从没有哪位文人像鲁迅一样,能同时有31篇文章入选课本。那些年,总觉得背了太多他的文章,总觉得对这个人的了解已经太深了。如今人到中年才明白,当年背是背了却没有读懂他,至少没有读懂过他的这两首很“江湖”的小诗。
一首是1903年前后写的《自题小像》,写的是自己;一首是1933年写的《题三义塔》,是送给友人。凭这两首诗鲁迅在唐代也能占一席之地,但却总让人觉得他在写武侠。小时候觉得酷背下全诗,如今读却已泪目。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首诗鲁迅写的时候本是没有题目的,他也本无意拿来公之于众,只是被好友许寿裳看到后,便给他安了个题目发表了,从这个题目来看在朋友眼中的鲁迅就是这样的硬骨头。
这首诗鲁迅写的时候本是没有题目的,他也本无意拿来公之于众,只是被好友许寿裳看到后,便给他安了个题目发表了,从这个题目来看在朋友眼中的鲁迅就是这样的硬骨头。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是当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韵和粘对都接近完美,很难想象这是一首现代人写的古诗。首句用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典故,诗人就像对被丘比特之箭射中了一样,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次句“风雨如磐暗故园”,以故园比作他爱的这片土地,用风雨凄凄比作当时的局势。第三句“寄意寒星荃不察”中的荃指的是普通民众,诗人将一腔热情都寄于寒星上,但大家却仍不觉醒。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最酷的一句,这是诗人的誓言,他饱含着诗人的一片赤诚之心。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首题咏的七言律诗,表现出如此巨大深广的主题,不但充分说明了作者的眼光和。
纵观这首诗,通篇声调激越,引典不琢痕迹,象征、比喻等手法也是信手拈来,最后一句更是发出了激昂慷慨的最强音,100多年后的今天再读仍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得不说,22岁的鲁迅心中满满的剑气。与这首诗相比,第二首七言律诗水平也不低。
《题三义塔》
“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上一句是:度尽劫波兄弟在 原文:题三义塔 作者: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鲁迅诗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上半句是:度尽劫波兄弟在 本诗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具体原文如下: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诗前两联写的是在乱局中救下鸽子的情形,对于好友的善心,鲁迅是充满了赞扬的。第三联是他的想象,鸽子虽不在了,但诗人觉得如果它能从梦中醒来,便会化为精卫填平东海,让所有人化敌为友。最后一联则满满的江湖风味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后来也被多位武侠小说作者借用,鲁迅用到此是表达自己和对方的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