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曲流变,唐诗宋词元曲

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发展面对面④)——中国何以文化自信?《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介绍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上新了·故宫》采用“专家与明星联

文脉同国脉相连(新中国发展面对面④)

——中国何以文化自信?

《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介绍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精妙绝伦;《上新了·故宫》采用“专家与明星联袂”的方式,把故宫文化元素转化为创新产品的过程完整呈现给观众;“紫禁城里过大年”还原昔日清代皇宫的节日景象,让沉淀于历史的传统节庆文化“活”起来;彩妆、服饰、文具等故宫文创产品火爆热卖,使传统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近年来,这一系列频频走红的“故宫现象”,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一个鲜明标识。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是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生机的文化,是凝聚亿万人民为新中国发展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中华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满自信的文化。

一 文化自信是自信之魂

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充满信心,只有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充满信心,才能有坚持坚守的定力、奋起奋发的勇气、创新创造的活力,才能让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巍然耸立。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赓续。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总是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遭受过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永续发展提供了坚韧的精神纽带。今天,几千万海外华人靠什么来维系和认同,中华文化是重要因素和标识。犹太民族虽流散世界各地达千年之久,但靠着顽强的文化生命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也证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强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文化圈,唐诗宋词元曲,都是靠文化的长期传播和浸润而形成的。,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赓续。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总是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遭受过无数艰难困苦,但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永续发展提供了坚韧的精神纽带。今天,几千万海外华人靠什么来维系和认同,中华文化是重要因素和标识。犹太民族虽流散世界各地达千年之久,但靠着顽强的文化生命力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也证明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强大作用。目前,世界上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文化圈,都是靠文化的长期传播和浸润而形成的。

”(陈宏绪《寒夜录》) 卓人月把一向为士大夫所不齿的民歌作为与唐诗、宋词、元曲鼎立而列的一代文学, 虽然与王思任所见不一, 但同样表现出了先进的文艺思想。而且作为晚明时人, 他们都在前人基础上增加了“明之一绝”(。

相反,一个抛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发展和振兴的,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悲剧也一幕幕上演过,给我们以深刻警醒。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埃及,曾经创造过盛极一时的灿烂文明,在先后遭到罗马人、阿拉伯人的武力征服和文化侵蚀后,逐渐放弃了对自己历史文化的坚守,导致一个璀璨文明的消失,只留下一座座宏伟的金字塔兀立在黄沙大漠中供后人凭吊。

词就已经出现了,象唐五代的韦庄、温庭筠就是花间词派的名人。在宋代的时候,词是相当于唐诗的代表地位。其实宋词是作为宋代的一个代表,但是与其后相比,其实宋诗的地位并不低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后代有的名家就说,唐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类文明史反复证明,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保证民族的绵延不断,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兴旺发达。正是基于对文化自信重大意义和作用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自信,作为激励全体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省和自觉,集中彰显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元曲在某种意义上是宋词和唐代压卷小说的子孙。 根本原因在于历史、时间、文化意识(文化人格)都不允许文化格局和文化产物在一段时间内墨守成规,政治文化经济格局始终在改变,文化人格也在改变。也要十分注意个体文化人格的。

网友感言

故就“散曲”来看,“唐诗、宋词、元曲”的说法,倒是恰恰概括了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相关历史: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此后则一变而为宋词,再变而为元曲。换言之,词是继诗而兴的新诗体,曲则是继词而兴的新。

◆文化如水,看似柔弱,实则坚韧,能够穿越历史长河的风烟,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

◆5000多年浩瀚文明的滋养,上百年精神谱系的浸润,从历史中孕育的中华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和风采。

◆没有文化的传承接续,就没有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辉煌历史;没有文化的创新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好未来。

◆价值观犹如人生之舵、理想之帆,只有把稳舵、扬好帆,才能驶向实现人生梦想的远方。

二 有充分的理由文化自信

最近几年,央视几档很火的传统文化节目,吸引人们热情观看。《中国诗词大会》采用竞猜、“飞花令”等比赛形式,让观众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韵律和意境之美;《国家宝藏》通过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让国宝“活起来”,让观众在一眼千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沉和厚重;《经典咏流传》以“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这些节目,通过电视艺术的手段,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和独特魅力,唤起了无数人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5000多年来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要说哪种文化能够自信的话,中华文化是最有理由充满自信的文化。之所以具有这样的强大底气,就在于中华文化积淀着几千年的优秀传统,传承着革命时期的红色基因,汲取着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

自信源于浴火淬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化之所以坚韧勇毅,就在于它有着经过血与火的考验、苦和难的磨砺,用无数先烈鲜血染红的精神底色。在28年的革命岁月中,党带领人民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历经磨难、绝处逢生,浴血奋战、敢于胜利,形成了以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化。正是有了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神谱系的引领,中国人民才无往而不胜、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华文化才熔铸了最坚韧的精神气质。

树高千尺,根伸沃土。中华文化的参天大树之所以根系发达、主干遒劲、枝繁叶茂,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分。可以说,新中国70年以堪称世间翘楚的实践成就,为坚定文化自信奠定了无比坚实的现实基础。

权威声音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中华民族的自尊自强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角色,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话语,自信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我们从理论上阐明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指导。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性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三 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2019年春天,《流浪地球》以近50亿元票房、超1亿观影人次,成就了中国科幻影片的“高光时刻”。这部电影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与某些国外大片不同,没有宣扬以暴易暴,突出自己高贵、别人卑劣的价值观,而是以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博大胸怀,倡导全人类携手并进、共渡难关。这充分诠释了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彰显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和担当。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和精神气质。

唐诗宋词元曲流变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当代中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应该坚守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党的十九大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高高飘扬的旗帜,指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前进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引领。

价值灯塔定航标,时代新风润神州。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深入人心。从时代楷模、道德模范到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到入法入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亿万人民以实际行动印证“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必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把思想教育与社会孕育、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有机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之中,充分发挥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潜移默化地增进人们认同并自觉践行。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是重点,必须发挥好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

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其中把诗归结于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与垄断之势。而唐诗之所以如此高度繁荣,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唐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自由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宽松环境。

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富强,总是以文化繁荣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前进的征途上,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但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各种较量和斗争有时十分尖锐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在理论上把牢“定盘星”,在导向上握稳“方向盘”,在制度上种好“责任田”,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中华民族自古就以重视礼仪著称于世,道德血液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流淌了数千年。看看今天的中国,无论是人们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热情、遵法守规意识、敬业进取精神的大大增强,还是见义勇为者、扶贫济困者、志愿服务者的竞相涌现,都昭示着社会道德的进步,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但社会道德进步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直线的,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实效性,通过加强道德教化、注重实践养成、治理突出问题等措施,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积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电影产量为1082部,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312.46万场,国内观众达13.76亿人次,总收入达366.73亿元。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坚持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唐诗宋词元曲流变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回望新中国70年壮丽征程,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奏出了响亮的时代强音,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民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图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把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呈现给世界。

上一篇 2023年05月15 16:37
下一篇 2023年06月05 16:10

相关推荐

  • 形容女生的诗句,描写女子温柔诗句

    100句形容美人的绝佳诗句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中的女子不会因为容颜而消逝,而是一如深谷中的幽兰,亭亭玉立,熠熠生辉。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3

    2023年05月24 277
  • 寒梅傲雪全诗,十首著名的梅花诗

    梅花,中国十大名花的魁首,咏物诗中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她不与凡桃俗李在春天争艳,独自盛放在严寒的冬日,大雪封山时,幽幽冷香,沁人心脾。据张岱《夜航船》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

    2023年04月17 254
  • 华山诗句,华山最有名的诗句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自古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本文整理七首华山相关古诗词,附备注。《捉

    2023年05月23 271
  • 描写雪的诗句古诗,描写雪的古诗20首

    送走清秋,冬日悄然而来。有人说:雪是自然送给人间的情书。当大雪的飞舞时。诉说的是对大地的欢喜;当雪凝结成冰时。抒发的是对大地的坚贞。不辜负每个季节,不荒度每个朝暮。让我们在冬日里。静赏最美的雪诗。12

    2023年05月03 231
  • 描写景物的诗句有哪些,写景的句子5字很短

    怎么用十个字说出我爱你?古人说: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怎么用十个字说出绝美的风景?古人说: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诗词就是有这样的魔力,总能用最短的语言,说出最深厚的感情。30个意境绝美的五言古诗文

    2023年05月04 223
  • 梧桐凤凰有关的诗句

    1、《菩萨蛮·梧桐叶上秋萧瑟》梧桐叶上秋萧瑟。画阑桂树攒金碧。花底最风流。相逢不上楼。数枝添宝髻。滴滴香沾袂。杯到莫留残。雾窗疑广寒。[宋]韩元吉[宋]叶梦得梧桐树上宿寒枝。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

    2023年04月12 421
  • 内心伤感失落的诗句,最无奈最心酸的诗句

    喜欢宋词。喜欢柳永“晓风残月”的柔美。喜欢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伤怀。总有一句宋词,动人心怀。想不想亲笔填一阙宋词。《向上吧诗词》冠军杨强老师,教你学填词。人世间,悲欢离合是人生常态。人活一世,似乎总

    2023年05月23 226
  • 夏至的诗句,最著名的夏至诗词

    无蝉鸣,不夏天蝉,夏天最热烈的歌者。伴随着炎热,它把盛夏颂唱得沸腾而欢乐。天气越热,蝉鸣越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宋】苏轼《阮郎归

    2023年04月20 251
  • 告别的诗句,最好的告别经典诗句

    秋来秋又去,四季轮回,最好的告别经典诗句,日月交替,蓦然回首间,秋天悄然而逝,自然万物正在经受季节变幻的考验。暮云重叠碧,远树浅深红,看过秋的繁华,一番轮回,终归回到冬的清简。在秋尽冬初之际,用十首送

    2023年05月09 306
  • 茱萸的诗句,带有茱萸的诗句思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到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很多人大概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著名七言绝句。短短四句28个字,说出了唐代重

    2023年05月02 296
  • 关于元曲的画画,画画怎么画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画画怎么画,“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

    2023年04月19 245
  • 黄梅戏是元曲吗,黄梅戏是哪里的

    百年yesuo,回看千年。知识的搬运工、文化的传输带、思想的播种器【百年yesuo】是一个个人品牌公众号,集中收录了yesuo先生的【快餐读史】、【聊历史】、【品读经典】、【散文随笔】、【时评狂论】、

    2023年04月20 29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