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介绍到外国,关于元曲的介绍

卢逸凡精致的服装,典雅的视觉,当代的审美。舞台上演着中国古代最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元杂剧《救风尘》,有点儿喜剧,有点儿讽刺,忠于原著,但也不拘泥于传统。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切的策划和导演,是一个有地道中文

卢逸凡

精致的服装,典雅的视觉,当代的审美。舞台上演着中国古代最著名剧作家关汉卿的元杂剧《救风尘》,有点儿喜剧,有点儿讽刺,忠于原著,但也不拘泥于传统。很少有人想到,这一切的策划和导演,是一个有地道中文名字的法国人,卢逸凡。

卢逸凡,他的法语名字是Ivan Ruviditch。作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卢逸凡曾经在法国大学主修汉学专业,此后在中国前后生活了将近十年,曾在法国驻上海领事馆从事文化交流工作,现在是上海师大人文学院的副教授。

因为热爱戏剧,他在上师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下设立国际戏剧工作室。《救风尘》并不是这个工作室的第一个作品,此前,工作室的《海鸥》在上海的多个剧场演出了好几轮。而这一次,卢逸凡把目光对准了中国古典戏剧作品,希望从一个当代的,或者是外国导演的视角,重新去解读这部中国古典剧目。

元曲介绍到外国

从5月8日到5月10日,这部改编自元杂剧的话剧《救风尘》将在上海浦东新舞台演出三场。

《救风尘》剧照

一个法国人眼中的关汉卿和元杂剧

关汉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中学课本读到的名字。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关于元曲的介绍,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除此之外,《拜月亭》、《单刀会》、《救风尘》,也经常在各种文艺作品里看到。

关汉卿,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中学课本读到的名字。作为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他的《窦娥冤》几乎是人尽皆知的。除此之外,《拜月亭》、《单刀会》、《救风尘》,也经常在各种文艺作品里看到。

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

但即使是当代的中国戏剧人,如今也已经很少把目光投向关汉卿,考虑以当代视角重新解读这位元代剧作家的作品。

但精通中国文化的卢逸凡,却在寻找剧本的过程中,对关汉卿的剧本产生了极大兴趣。

《救风尘》剧照

与此同时,他发现三年前,法国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的学生曾排演过一出法语版的《救风尘》。在仔细阅读过元曲原文,对剧本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他最终决定将这部中国古典剧本改编为现代话剧版,以期将其搬上中国乃至海外的舞台。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

在研究关汉卿和《救风尘》剧本时,卢逸凡发现:“元杂剧很像意大利古代的假面喜剧Commedia dell'arte,以及受其影响的莫里哀喜剧:插科打诨的幽默,戏弄手法的必要,惩恶扬善的结局等。两者相似的地方越来越让我惊讶,最终再次确认,无论文化的差异有多大,戏剧最核心的原理在各国还是那么有普遍性。”

《救风尘》剧照

在卢逸凡看来,关汉卿选择以辛辣的讽刺和夸张的幽默,来让我们思考婚姻问题和地位不高的女子所能遇到的困难。

而为何使用喜剧探讨如此悲剧的问题?自古以来,在东西方文化中,喜剧有突出和改正人类劣性的大作用。

《救风尘》剧照

元曲是在唐诗、尤其是宋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此前的格律诗词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是汉族传统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词”作为一种古典格律诗的样式,最初起源于民间,流行于歌楼市井,但虽着社会的发展,它。

或许正是出于这种对东西方戏剧文化比较的兴趣,《救风尘》的整个创作团队可谓中西合璧,在几位中国编剧的合力下,除了导演外,剧中的舞美、服装设计都来自法国,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戏剧学院的专业设计,他们给这部中国古典剧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舞台效果。而演员们则大多来自上师大的国际戏剧工作室。

卢逸凡给自己的戏剧团队起了一个名字“元剧场”,不知道是不是和元曲有关,但在他们的注解中,“这是一个致力于戏剧维新的剧场实践团体,由中法团队联合打造,尝试对中外戏剧进行新的诠释和演绎。”

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

“元者元始,我们也需要重新回到戏剧的本源。元剧场就是这样的开始,也是新的出发。”

《救风尘》剧照

而工作室每周还会安排固定的戏剧课程和排练。很多成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在《救风尘》里饰演赵盼儿的刘宇彤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在读戏剧博士,法语翻译,她已经在《女学究》、《海鸥》、《冬季归来》中多部作品里扮演了女主角。

卢逸凡回答:“导演的工作是尊重编剧和作品的精神,不是遮住剧本或使它变形,而是在剧本留下的空间里补充、挖掘、创造可以和作者作品及其思想发生共鸣的地方。”

作为一个熟知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卢逸凡希望自己的话剧版更加接近关汉卿的作风和元杂剧的精神。

元曲介绍到外国

《救风尘》剧照

“无论是从改编还是从导戏的角度,把元杂剧改成话剧都不能不发生一些变化。话剧和戏曲在结构和表演上的确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有的东西没法保留,有的则需要补充。关汉卿的《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比较通俗质朴的喜剧,同时也是非常成熟、成功的剧作。它的朴素、幽默与精巧自不用说,至于它的现代性和对当代生活的启示,我相信聪明的观众都会感受到。”

上一篇 2023年06月05 04:20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05:57

相关推荐

  • 形容人温柔的诗句,形容人温柔和蔼的诗句

    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他是宋代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将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实,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文武双全的辛弃疾还写过许多温柔的词作,缠绵悱恻,不输婉

    2023年05月21 268
  • 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关于牛郎织女爱情的诗句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七夕节。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七夕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古时,在七夕这一天,诗人们

    2023年05月23 302
  • 元曲值得全部背诵吗,背诵为王值得背诵吗

    元曲是文学中的一朵艳丽的花。无数的曲作家们给大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今天,介绍十首优美的元曲。意境美,语言美,词句美。读了一遍就会爱上。《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2023年04月17 258
  • 知己的诗句,古代形容知己的诗句

    看惯了人来人往。见惯了缘聚缘散。习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与时光的竞走中。渐渐懂得以云淡风轻的心态。去面对世间万物无常的变换。慢慢懂得。其实是非成败得失都不重要。因为时间是最准确的筛选师。总会将一切缥缈的

    2023年05月28 290
  • 比较好的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宋词元曲哪个版本最好

    唐诗10大巅峰之作——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

    2023年04月11 218
  • 描写春天麦苗的诗句,描写春天小麦的诗句

    在城市里待久了,越来越羡慕田园生活。乡野田间、白云飞鸟、鸡鸣虫叫、袅袅炊烟……时光不紧不慢,生活无聒无噪,这大概是最令人向往的生活了。也许,对你来说,田园生活还在远方,那么,不如来读一读诗词,在诗词中

    2023年04月26 295
  • 含有马字的诗句,含有马的诗句100首

    有駜[先秦]诗经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于胥乐兮!有駜有駜,駜彼乘駽。

    2023年06月05 265
  • 秋风诗句,十句秋风诗句

    我所能想到的最美的秋天都在唐诗宋词里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喜悦秋风的诗句有: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

    2023年04月17 225
  • 元曲套数,元曲套数有哪些

    元曲套数有哪些,元曲作家中留有姓名、曲作的共二百二十多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四千五百多首(套、部),其中小令三千八百多首(含带过曲),套数四百七十余套,杂剧一百六十余部(本)。|元·赵孟頫《窠木竹石图》

    2023年04月20 292
  • 踏花归去马蹄香全诗,踏花归来马蹄香寓意

    腊梅山禽图(绢本设色)宋赵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题画诗是中国画中独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虽然诗词与绘画各为不同的艺术范畴,各有其特点,不可替代,但两者相结合产生的新艺术形式,给人们更丰富的

    2023年05月26 286
  • 善恶有报下一句什么,江流天地外的下一句是什么

    文/飞鱼佛说:善恶有报,一切皆有因果!做人不要太嚣张,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做人,贵在良心,才不会受到世人的谴责。正如《法句经》说的一句话:“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做恶人,是没有好果

    2023年05月27 276
  • 沁园春长沙全诗,《沁园春·长沙》全诗拼音

    创作背景《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主席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沁园春·长沙》全诗拼音,联想起当时的革命

    2023年05月15 220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