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是元曲嘛,《大江东去》苏东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就连科举一事,也以四书五经为主,看似饱读诗书的文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为满足百姓内心的激情,元曲便出现了。由此可见,元曲得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希冀文化开放,二是文人墨客赖以放松心情,在这两个阶级的推动下,元曲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大江东去》苏东坡,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加入俚语的诗词更赋有口语化,这也是元曲的开端。元朝逐渐稳定后,文化经济迅速发展,元曲不再是只在百姓口中流传,许多诗词大家也开始为其锦上添花。

经典的宋词元曲如下:经典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①,早星星鬓影瓜田暮②。心待足时名便足③:高,高处苦;低,低处苦。2、鉴赏:这首《山坡羊·述怀》是对充满着矛盾的自我灵魂的深刻解剖。作品前半部是回顾。

其中元杂剧中最出名的便是《西厢记》,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讲的是穷困书生张生 (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相国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小姐一见钟情,却碍于门第之见,不敢追求。后来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率领军队围住寺庙,妄图强娶崔莺莺。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两人感情虽迅速升温,可崔莺莺与红娘的异常举动却被崔母察觉。红娘为成全两人,字字珠玑,给崔母摆事实讲道理,几经波折之下,崔母终于松口了。崔母虽同意两人在一起,却不满张生的门第,为娶得崔莺莺,张生只能考取功名。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朝时期,民风渐渐开放,百姓向往自由的心越来越活泛,追求自由恋爱的元曲便应运而生了。《西厢记》虽倡导爱情自由,可文中所写的角色,无论是崔莺莺还是张生,他们始终都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出处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虽以各种形式发展,可其最终姿态都只是含蓄的姿态挑战封建礼教,人们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所以元曲最大价值不是其鼓舞人心的意义,而是其文学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5月29 23:31
下一篇 2023年06月03 19:39

相关推荐

  • 形容女子好看的诗句,形容女子迷人的诗句

    60句赞美女性的古诗词,太美了。古往今来,形容女子迷人的诗句,无数文人墨客用一篇篇华丽的赞歌,勾勒出中国女性的美貌与才情。以下是赞美女人的诗句60句,欢迎阅读。1、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2023年04月20 281
  • 霍去病诗句,赞美霍去病的经典咏流传诗句

    58、七律.卫青出身位贱列奴卑,幸赖平阳豹变追。01(1)始隶西宫程卫尉,还从骠骑霍将军。(2)匹马横度祁连道,弯弓射得单于首。全诗:刁斗篇明·王世贞匈奴铁骑动妖氛,大汉金城上属云。始隶西宫程卫尉,还

    2023年04月25 309
  • 形容生气的诗句,表达内心愤怒的诗句

    作品全文《满江红•怒发冲冠》宋•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形容生气心情不爽的诗11、诗句: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出自:宋代·王禹偁《春居杂兴二首》释义:为什么春风竟然容不得这些,惊走了

    2023年05月26 306
  • 春晓的诗句,含有春晓的诗句

    编者按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担负着承载文化、引领价值、成风化人的使命。我们希望找到符合当代审美、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古”与“今”的对话,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民日报》假日生

    2023年05月02 307
  • 穷则独善其身下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韩非子》任何成功,都是厚积薄发,多年苦修换来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开始。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走在奋斗的

    2023年05月03 444
  • 林则徐的诗句和名言警句,林则徐最霸气的一首诗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林则徐的名字,林则徐是我姥爷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之一,在他的床头贴着一张林则徐的画像,姥爷经常告诉我那是民族英雄林则徐,他发起的虎门销烟是伟大的历史事件,虽说这件事成为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

    2023年05月28 227
  • 赞美蔷薇花的诗句,描写蔷薇花最美诗句

    芳菲四月,很多地方的蔷薇花已经悄然绽放,千枝万朵,艳丽娇媚,在风中招展。春风飞过蔷薇,自古以来,蔷薇花就是诗人抒发感情的寄托,描写蔷薇花最美诗句,因此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赞咏蔷薇花的诗。“忽惊红琉璃,千艳

    2023年05月20 287
  • 终古高云簇此城下一句,钟鼓高云簇此城的下一句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唐代诗人岑参与友人登上慈恩寺浮图(即今大雁塔)后,曾发此浩叹。往事越千年。当时诗人目力所及,不仅有秋阳下万户千门的长安城,还有终南的“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而秋色既从西

    2023年05月16 245
  • 喂不熟的狗下一句,形容一个人像喂不熟的狗

    狗,虽是畜生,但是忠诚。你喂它一次,它守你终生。人,虽有感情,但是复杂。你帮他一次,他未必感动。​狗,不能说话。却懂得忠心不二。人,能说会道。却总是恩将仇报。狗,你给它一块馒头。它对你摇尾示好。对于不

    2023年04月11 290
  • 嬉笑怒骂下一句,嬉笑怒骂皆文章全诗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在大多数人们印象中,对他的画作知之甚少,更多了解的是他的无厘头式风流韵事、不拘小节的性格,尤其是周星驰塑造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更让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唐伯虎的诗以才

    2023年05月02 212
  • 红字开头的诗句,红字开头大气的诗词

    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辛夷坞》唐·王维2、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宫》唐·元稹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唐·王维4、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问刘十九》唐·白居易5、等闲识得东风

    2023年05月09 242
  • 唐诗宋词元曲对画画有用吗,唐诗宋词元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俨然成了俗话老生常谈了,但真能做到就好了。往往人们觉得读书挺难的,尤其较古的诗文,确实有时候还要借助工具书,但这不是重点,关键在您怎么想,也就是所谓的心态。您就想我是在欣赏在享

    2023年04月12 2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