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是元曲嘛,《大江东去》苏东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就连科举一事,也以四书五经为主,看似饱读诗书的文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为满足百姓内心的激情,元曲便出现了。由此可见,元曲得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希冀文化开放,二是文人墨客赖以放松心情,在这两个阶级的推动下,元曲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大江东去》苏东坡,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加入俚语的诗词更赋有口语化,这也是元曲的开端。元朝逐渐稳定后,文化经济迅速发展,元曲不再是只在百姓口中流传,许多诗词大家也开始为其锦上添花。

经典的宋词元曲如下:经典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①,早星星鬓影瓜田暮②。心待足时名便足③:高,高处苦;低,低处苦。2、鉴赏:这首《山坡羊·述怀》是对充满着矛盾的自我灵魂的深刻解剖。作品前半部是回顾。

其中元杂剧中最出名的便是《西厢记》,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讲的是穷困书生张生 (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相国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小姐一见钟情,却碍于门第之见,不敢追求。后来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率领军队围住寺庙,妄图强娶崔莺莺。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两人感情虽迅速升温,可崔莺莺与红娘的异常举动却被崔母察觉。红娘为成全两人,字字珠玑,给崔母摆事实讲道理,几经波折之下,崔母终于松口了。崔母虽同意两人在一起,却不满张生的门第,为娶得崔莺莺,张生只能考取功名。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朝时期,民风渐渐开放,百姓向往自由的心越来越活泛,追求自由恋爱的元曲便应运而生了。《西厢记》虽倡导爱情自由,可文中所写的角色,无论是崔莺莺还是张生,他们始终都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出处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虽以各种形式发展,可其最终姿态都只是含蓄的姿态挑战封建礼教,人们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所以元曲最大价值不是其鼓舞人心的意义,而是其文学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4月10 00:25
下一篇 2023年05月09 03:51

相关推荐

  • 失而复得的诗句,描写失而复得的古诗词

    有人说,失而复得、虚惊一场、久别重逢,是人间最美的三件事情。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会重逢,描写失而复得的古诗词,或是在梦中,或是在未来,或是在明天转弯的路口,那个你觉得永远不可能遇到的人,他会峰回路转的出

    2023年04月16 234
  • 引用诗句的作文开头,引用诗句的优秀作文

    语录式——摘录就是放在文章的题记位置,单独出现,做全文的题记。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2023年05月29 220
  • 经历生死后的感悟诗句,人生生死感悟的诗句

    没有人不害怕死亡,即使他是皇帝,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晚年也追求长生之术。每一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生物寿终而死,人生生死感悟的诗句,不一定是悲剧。那是自然的事情,回忆永远温暖心头。在这趟人生中能遇到它

    2023年04月17 293
  • 己亥杂诗的意思及翻译,己亥杂诗原文翻译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清代的诗人龚自珍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己亥杂诗原文翻译,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因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压,48岁那年愤然

    2023年04月23 301
  • 元曲三百首的所有作者,元曲三百首常见的

    9.《双调·蟾宫曲·春情》元朝·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10.《一枝花·不伏老》元

    2023年04月10 255
  • 关于燕子的诗句,赞美燕子的绝佳名句

    导语:燕子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燕子的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燕子归来依旧忙。——谢克家《忆君王》2、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3、燕子经

    2023年06月05 261
  • 咏菊最好的诗句,最动人的菊花诗

    最动人的菊花诗,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唯独菊花傲然开放。陈毅元帅有诗赞曰:“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在这个寒冬来临的时候,愿傲霜斗雪的菊花能带给你几分靓丽,驱散那些心中的阴

    2023年05月03 264
  • 关于自强的诗句,表达自强的诗句有哪些

    1、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出自《尚书》。堆起九仞高的山,只是缺了一筐土最终无法完成。这句话比喻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到最后的一刻,决不能半途而废。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有时候,即便只差一点,也

    2023年04月24 209
  • 离别不舍的诗句,离别珍重的古诗词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离别珍重的古诗词,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既然这样,那么你知道表达不舍离别的诗句有哪些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离别不舍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表达不舍离

    2023年05月10 300
  • 元曲100篇,元曲100首

    2000.清心镜赠铁李先生元代:马钰陇西公,苦得别。六月炉头,掉锤打铁。养浑家、都要清闲,独自受炙*。火烧疮,汗滴血。万苦千辛,何时是彻。马风风、诱引回头,向道清心镜寄西庵李法师元代:马钰李法师,听予

    2023年04月10 237
  • 山雨欲来风满楼全诗,山雨欲来风满楼深意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先驱者。当世人还沉醉在天朝大国美梦中的时候,山雨欲来风满楼深意,青年龚自珍就清醒地听到末世的挽歌正在悄悄奏响。他喊话

    2023年05月31 314
  • 元曲的填词模板是什么,元曲是什么和什么的总称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信这首元曲大家应该很熟悉吧。这是元代马致远的一首作品,它短小精悍,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也许,我们从小学或初

    2023年04月14 28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