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是元曲嘛,《大江东去》苏东坡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

文化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是其得以发展的源泉,“李杜诗篇万口传”描绘出唐朝古诗的鼎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歌颂出宋词的魅力。

你可知与唐诗宋词齐名的元曲,又是何等的迷人?你可想知道宝玉与黛玉共读的《西厢记》又是怎样的风华?元曲究竟有何魅力,让来来往往的文人骚客驻足欣赏。

元曲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学术而言,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但我们往往将元曲分为唱词、动作、对白三部分,元杂剧与散曲都以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形式,可传至今日,通晓散曲的人早已经寥寥无几,而且元杂剧的影响力远超散曲,元杂剧传承下来的体系更为完善,所以后人大多直接把元杂剧称为元曲。

“大江东去,浪淘尽”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

元曲虽有规格却不死板,虽有清新绝艳之句,也有悲春伤秋之词,相较于唐诗宋词,元曲更能被大众接受,其简单易懂的词汇走出了世俗官僚,走出了文人墨客,直击百姓内心,深受大众喜爱。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

从诗经起,文学作品便讲究辞藻工整,唐诗多为四言、五言、七言等句式统一,律诗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严格,就算是风格迥异的宋词,也有其局限性,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学作品虽千变万化,却始终不离其根本。

就连科举一事,也以四书五经为主,看似饱读诗书的文人,实际上都是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为满足百姓内心的激情,元曲便出现了。由此可见,元曲得以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普通百姓希冀文化开放,二是文人墨客赖以放松心情,在这两个阶级的推动下,元曲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元曲发展除了人文原因外,还有历史原因,不同历史状态下,元曲也有其不同的情愫。元朝立国后,军事政治急剧发展,没过几年便灭了南宋。诗词自古以来,便是表达内心想法的工具,这一时期元朝百姓内心极度膨胀,可普通百姓又不会吟诗作词,《大江东去》苏东坡,因此便有人将通俗的俚语引进诗坛。,

加入俚语的诗词更赋有口语化,这也是元曲的开端。元朝逐渐稳定后,文化经济迅速发展,元曲不再是只在百姓口中流传,许多诗词大家也开始为其锦上添花。

经典的宋词元曲如下:经典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世祖至元年间到元顺帝后至元年间,元曲蓬勃发展,渐渐从口语化向专业化过度。元成宗至正年间到元末,元曲不仅讲究意更讲究形,散曲作家在辞藻上刻意加工,让元曲多了几分温婉优雅。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①,早星星鬓影瓜田暮②。心待足时名便足③:高,高处苦;低,低处苦。2、鉴赏:这首《山坡羊·述怀》是对充满着矛盾的自我灵魂的深刻解剖。作品前半部是回顾。

其中元杂剧中最出名的便是《西厢记》,其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讲的是穷困书生张生 (张君瑞)在普救寺偶遇相国小姐崔莺莺,张生对小姐一见钟情,却碍于门第之见,不敢追求。后来孙飞虎倾慕崔莺莺的美貌,率领军队围住寺庙,妄图强娶崔莺莺。

崔母无计可施之下,许出谁能解崔莺莺之围,便招谁为女婿的诺言,张生在朋友的帮助下智退孙飞虎,他本以为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料崔母突然赖婚,甚至还想将两人逼迫成为兄妹。俩人两情相悦,却终究无法在一起,丫鬟红娘不愿看这对有情人被命运折磨,便多次为两人制造巧遇,甚至给俩人安排独处的机会。

两人感情虽迅速升温,可崔莺莺与红娘的异常举动却被崔母察觉。红娘为成全两人,字字珠玑,给崔母摆事实讲道理,几经波折之下,崔母终于松口了。崔母虽同意两人在一起,却不满张生的门第,为娶得崔莺莺,张生只能考取功名。

在此期间,郑恒欺骗崔家二人,说张生早已经违背诺言另娶高门小姐,崔母一听,又生出悔婚的心思,让崔莺莺嫁给郑恒,幸好张生及时赶到,才阻止了这门糊涂婚事,曲终人不散,崔莺莺与张生这对苦命鸳鸯最后终于在一起了。

大江东去是元曲嘛

元朝时期,民风渐渐开放,百姓向往自由的心越来越活泛,追求自由恋爱的元曲便应运而生了。《西厢记》虽倡导爱情自由,可文中所写的角色,无论是崔莺莺还是张生,他们始终都受封建礼教的束缚。

崔莺莺虽敢于与张生私会,却始终不敢为张生放弃相府,张生虽没有因自己门第低而放弃爱情,却最终还是为了崔莺莺考取功名。

文中崔母一人,便是现实的代表,她虽爱自己的女儿却不愿将她下嫁给穷书生,甚至以她私定终身为耻。红娘便是先进思想的代表,她虽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敢于挣脱封建礼教束缚,为小姐与张生二人制造机会。

出处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场爱情看似是两个主角的互动,实则是靠丫鬟红娘的主动制造机会。

元曲虽以各种形式发展,可其最终姿态都只是含蓄的姿态挑战封建礼教,人们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扭转,所以元曲最大价值不是其鼓舞人心的意义,而是其文学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本文乃一更历史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更历史专注文史领域,欢迎关注!

上一篇 2023年04月14 08:02
下一篇 2023年04月25 05:01

相关推荐

  • 不畏浮云遮望眼下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

    浮云,表意飘浮之物,&34;不带走任何东西,更形象的形容一个人对拥有环境的看待已经很淡化了;另一方面的意思是想要得到却得不到的东西,一些人作此比喻,故作无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只是不

    2023年05月25 301
  • 时光荏苒的下一句,时光荏苒下一句怎么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光总在催人老,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眨眼之间就是一天,不知不觉间红颜渐薄,浮华成尘。——前言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永远还很远,老去离我们很遥远,好像走不到尽头的天边,总是不珍惜时间

    2023年05月09 272
  • 元曲精选十首简短的歌词,元曲精选十首简短的

    张可久,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元朝重要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元曲精选十首简短的,与张养浩合为"二张"。,分享张可久的10首曲,一个字:美!马致远元曲全集[双调]寿阳曲潇湘夜

    2023年04月19 274
  • 带有柳的诗句,带柳字的古诗词100首

    柳在诗词中,代表着离情别意。古人在送别时,会折柳相赠。当春天来临时,柳条抽芽,带柳字的古诗词100首,点点青翠,喻示着春天的到来,而那随风飘荡的柳条,又何尝不是离人的点点思念呢。《杨柳枝词》唐·白居易

    2023年05月21 255
  • 写春暖花开的元曲,春暖花开谁写的

    春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色彩是不同的。有的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的是“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有的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的是“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还有的是“新妆宜

    2023年04月16 265
  • 唐诗宋词元曲完整版无删减,唐诗宋词元曲

    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南朝梁代,形

    2023年04月14 281
  • 须臾却入海门去下一句,须臾却入海门去啥意思

    人生当如水。有时像大河,有着惊涛骇浪般的精彩;有时像小溪,有着风平浪静的恬适。其实,水不仅仅是美好的代表,不同类型的水,还预示着不同的性格品质。从出生伊始,我们便与水结缘,每个阴历月份都代表着一种水,

    2023年04月22 306
  • 元曲中的宫调只运用一段嘛,元曲中的宫调和曲牌

    第十二讲;曲之增损、曲之用韵;介绍散套《南吕·一枝花》《双调·新水令》今天的主题是:曲之增、损。及曲之用韵,介绍散套两曲牌;《南吕·一枝花》《双调·新水令》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复习下上节课学习的内

    2023年04月20 242
  • 描写桃花的诗句,桃花古诗十首

    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点点飞红,艳如少女。在诗人们眼中。桃花惊艳了整个春天!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桃夭》

    2023年04月13 248
  • 元曲代表碧云天黄叶地,碧云天黄叶地王实甫

    10: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双调·蟾宫曲》春情·徐再思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身以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只有时光荏苒

    2023年04月16 242
  • 写背景的元曲,马致远写的元曲

    元曲的诞生背景: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

    2023年04月21 283
  • 波心荡冷月无声上一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了

    张若虚(约660—约720年),初唐诗人。扬州(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中,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了,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

    2023年04月23 30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