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其实和词牌名是一样的概念。原先诗词都是配乐吟唱的,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或是别的什么事,就只用曲牌名来限定曲子的字数,格律,音韵等。曲,是韵文文学的一种,同词的体式相近,可以配乐歌唱。(就像歌词一样)曲有曲牌和宫调,即指曲调的名称和乐曲的调式,曲牌规定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格式。(就像一首歌的音调。曲调名 就像现在的G大调拉。C调了等等)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
黄钟宫
曲牌 代表人物 阳春曲(题情)白朴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窦娥冤 关汉卿
醉花阴 喜迁莺 出队子 刮地风 刮地风犯 西门子 水仙子又名古水仙子 塞雁儿 神仗儿亦入南吕 神仗儿后 神仗儿犯 节节高又名接接高 节节高升 者刺古 柳叶儿亦入双调 寨儿令又名古寨儿令、塞儿令 六么令 九条龙 兴隆引又名兴龙引 侍香金童 降黄龙衮 文如锦 女冠子 愿成双 倾杯序 彩楼春又名抛球乐 昼夜乐 人月圆 红纳袄又名红锦袍 贺圣朝 金殿乐三重又名金殿乐三叠、金殿乐三台 尾声即正宫·随煞尾 岁尾 随煞亦入仙吕,元曲曲牌格律大全,即双调·本调煞 黄钟尾亦入正宫、南吕 神仗儿煞亦入南吕,
正 宫
端正好 滚绣球亦入中国 叨叨令 倘秀才亦入中吕 白鹤子亦入中吕 塞鸿秋亦入仙吕、中吕 脱布衫亦入中吕 小梁州亦入中吕、双调 醉太平亦入仙吕、中吕 呆骨朵又名灵寿杖、灵寿歌,亦入中吕 货郎儿亦入仙吕 转调货郎儿亦入中吕、南吕 九转货郎儿 伴读书又名村里秀才,亦入中吕 笑和尚又名笑歌尚 芙蓉花 双鸳鸯亦入中吕 蛮姑儿亦入中吕 穷河西亦入中吕 黄梅雨即中吕·普天乐 菩萨蛮亦入中吕 月照庭 六么遍又名柳梢青,亦入中吕 黑漆弩又名学士吟、鹦鹉曲 甘草子 汉东山 金殿喜重重亦入仙吕 怕春归亦入仙吕 春归犯 骏马舞西风 普天乐亦入中吕 锦庭芳 三转小梁州亦入中吕 尾声本在中吕 收尾 煞尾本在中吕 随煞尾即黄钟、南吕·随尾 黄钟尾调本黄钟 啄木儿煞调本中吕
仙吕宫
南吕宫
一枝花又名占春魁 梁州第七 隔尾亦入黄钟、中吕 牧羊关亦入高平 骂玉郎又名瑶华令 感皇恩 采茶歌又名楚江秋 玄鹤鸣又名哭皇天 乌夜啼 贺新郎 草池春又名斗虾蟆、絮虾蟆 红芍药 菩萨梁州 四块玉 梧桐树亦入双调 玉交枝又名玉娇枝,亦入双调 鹌鹑蛋 乾荷叶又名翠盘秋,亦入中吕、双调 金字经又名阅金经,亦入双调 楚天秋 虾蟆序 摊破采茶歌 醉乡春 煞 尾声 收尾 煞尾调本正宫 随尾即正宫·随煞尾,亦入黄钟 随煞 黄钟尾调本黄钟 隔尾随煞 隔尾黄钟煞 神仗儿煞调本黄钟
中吕宫带*者亦入正宫
粉蝶儿 醉春风*亦入双调 迎仙客* 石榴花* 古调石榴花 斗鹌鹑* 上小楼* 快活三 朝天子*又名谒金门 朝天子犯 四边静*亦入双调 满庭芳 贺圣朝 叫声 红绣鞋*又名朱履曲 鲍老儿* 古鲍老* 鲍老三台衮又名鲍老衮 红芍药 剔银灯* 蔓菁菜* 普天乐即正宫·黄梅雨 柳青娘* 道和*又名道和 醉高歌*又名最高楼 十二月* 尧民歌* 喜春来*又名阳春曲 摊破喜春来 鬼三台 播海令 古竹马 卖花声又名升平乐,亦入双调 酥枣儿 古天乐* 红衫儿* 山坡羊又名山坡里羊、苏武持节,亦入黄钟 四换头*亦入仙吕 巧捉蛇 鹘打兔 鸳鸯儿 货郎儿犯 尾声*亦入南吕、般涉、越调 煞尾调本正宫 卖花声煞亦入双调 啄木儿煞又名净瓶儿煞
道 宫
凭阑人 美中美 大圣乐 解红 转 尾
大石调
小石调
恼杀人 伊州遍 青杏儿即大石调·青杏子,亦入仙吕 天上谣 尾声
般涉调
到明神宗万历年间,67岁的臧懋循终于编成了共100卷、图1卷,校勘精良的元人杂剧的总集《元曲选》。臧懋循的《元曲选》共分10集,每集5卷,每卷1个剧本。在《元曲选》中,臧懋循收录了94种元人的戏剧作品、6种明初的。
哨遍亦入中吕 麻婆子 墙头花 耍孩儿又名魔合罗,亦入正宫、中吕、双调 煞 急曲子 瑶台月 三煞 尾声
商角调
黄莺儿 踏莎行 盖天旗 垂丝钓 应天长 尾声
高平调
木兰花 糖多令 于飞乐 青玉案 尾
商 调
仙吕.赏花时》:一簇人家入屏帐,竹篱补苔墙破柴门上张破网。几间茅屋,一竿风旆,摇曳持长江。《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集贤宾 逍遥乐 挂金索亦入黄钟 金菊香 醋葫芦 梧叶儿又名知秋令,亦入仙吕 百字知秋令 浪来里 高过浪来里 贤圣吉 双雁儿即仙吕·双燕子 河西后庭花 望远行 贺圣朝 凤鸾吟 凉亭乐 上京马 酒旗儿即双调·皂旗儿 八宝妆 二郎神 水红花 侍香金童 定风波 玉抱肚亦入双调 秦楼月又名忆秦娥 桃花浪又名桃花娘 满堂红 满堂春 芭蕉延寿 古调水仙子 尾声 浪来里煞 随调煞 高平煞 高平随调煞
2、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
越 调
双 调
新水令 驻马听 驻马听近 沉醉东风 雁儿落又名平沙落雁,亦入商调 得胜令又名凯歌回、阵阵赢,亦入商调 乔牌儿 甜水令又名滴滴金 折桂令又名秋风第一枝、天香引、蟾宫曲、步蟾宫 百字折桂令 蟾宫曲与折桂令不同 锦上花 河西锦上花 碧玉箫 搅铮琶 清江引又名江儿水 步步娇又名潘妃曲 落梅风又名寿阳曲 乔木查又名银汉浮槎 清宣和 水仙子又名凌波仙、湘妃怨、冯夷曲,亦入中吕、南吕 河西水仙子 庆东原又名庆东园 沽美酒又名琼林宴 太平令亦入正宫 夜行船 挂玉钩 挂搭沽又名挂打鼓 挂玉钩序又名挂搭序 挂搭鼓序 荆山玉又名侧砖儿,亦入南吕、黄钟 竹枝歌亦入南吕、黄钟 春闺怨亦入商调 牡丹春亦入正宫、商调 对玉环 五供养 月上海棠 殿前欢又名小孩妇儿、凤将雏 殿前喜 凤引雏 月儿弯 行香子 天仙子 天仙令 蝶恋花 神曲缠 金娥神曲 醉春风 间金四块玉 减字木兰花 快活年 朝元乐 沙子儿摊破清江引 海天晴 一机锦亦入南吕 好精神 农乐歌兼破雁儿落 动相思 二犯白苎歌又名三犯白苎歌 新时代 十棒鼓 秋江送亦入商调 袄神急 楚天遥 播海令 青玉案 皂旗儿又名皂旗令,即商调·酒旗儿 枳花儿 船舶棹 七弟兄 梅花酒 收江南又名喜江南 小将军亦入仙吕 拨不断又名续断弦 太清歌又名太平歌 汉江秋又名楚江秋、荆湘怨、荆襄怨 镇江回忆入中吕 阿忽令 阿纳忽又名阿那忽 风入松 一锭银 胡适作 乱柳叶亦入中吕 豆叶黄 豆叶儿 捣练子又名胡捣练 万花方三台 小阳关 枣乡词 石竹子 山石榴 醉娘子又名真个醉 醉也摩挲 相公爱又名驸马还朝 小白门又名不拜门 金盏儿又名金盏子、满金盏 大白门 也不罗又名野落索 小喜人心 大喜人心又名喜人心 风流体 忽都白又名古都白 倘兀歹又名唐兀歹 青天歌 大德歌 大德乐 华严赞 得胜乐又名德胜乐,亦入仙吕 山丹花 鱼游春水 骤雨打新荷 河西六娘子 庆丰年 秋莲曲 高过金盏儿 落风花 珍珠马 雕刺鸪又名雕剌鸡 挂大灯 一听儿麻 枣乡词 尾声 收尾 随煞即黄钟·尾声 本调煞即黄钟·随笔 转调煞 煞 鸳鸯煞 离亭宴煞 歇指煞 离亭宴带歇指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