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图轴 谈志伊/绘
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广为传诵。如果不是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崔护可能早就沉埋于岁月的河床之中。《全唐诗》收录其诗6首,实际上他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坛乃至中国诗歌史上成为“著名诗人”,全因这首《题都城南庄》。
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 1、都:国都,指唐朝京城长安。 2、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3、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 4、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这里所记载的“本事”,其真实性很值得怀疑。诗本身就颇具戏剧性,或许是先有了诗,然后据以敷衍成上述“本事”。此诗的佳处并不在其“本事”之奇,而在于它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爱情故事以及人生体验。
桃花依旧笑春风的上半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唐朝,上演了一段传奇的城南旧事。一个名为崔护的诗人,独游都城南,因途中干渴,恰巧经过一户花木丛萃的农家,于是叩门求饮。开门的是一名女子,以水递于诗人面前,而她独倚。
这个美丽的情景,给青年崔护心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让他的心中悄悄萌生了刻骨铭心的爱恋。一年之后的清明,为了重见心爱的姑娘,他再次背井离乡,远程来到京城的南郊,重访伊人所居的故地。然而,昔旧的茅舍外,院外的柴门却紧紧锁闭,再也叩击不开,桃花依旧明媚灿烂,如姑娘在春风中含笑的俏脸,而那张桃花般的笑脸却没了踪影。此时的崔护,面对着绚烂依旧的桃花和春色,热切的期盼和渴望转眼化成无尽的失望,心神激荡之下,题诗门扇之上,怅然而去。
关于此诗的“本事”还有后话。据《本事诗》记载,原来自去年两人一面之缘之后,姑娘便常恍惚若有所失,那天正好与老父亲出门去了,归来后见到门上的题诗,便一病不起,竟“绝食数日而死”。而崔护也由于心中惦念不安又来寻访,姑娘在昏厥之中听到崔护的哭喊,又苏醒过来,上演了一出“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人生悲喜剧,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姻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