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小说是被时间孕育、浇灌,在明清时期结出璀璨的果实!
从先秦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是小说的孕育期,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故事则是小说的雏形期,再到此后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逐渐将短篇小说推向成熟。
宋时话本小说以及元末的章回小说更是把通俗易懂的小说推向发展轨道,为古代小说的创作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除了唐诗宋词元曲还有什么,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日渐庞大的城市,不断增长的市民经济,孕育了一大批小说的读者,使得小说的需求不断增长。
小说的创作也得到了空前发展,最终在明清时期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高潮,也推动着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写出极为浓重的一笔!
毛泽东曾经评价:“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
可以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
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那么小说为什么在明清时期独领风骚呢?
一、以历史为骨,描绘英雄传奇。
经济的发展,推动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化心理需求的增强,推动宋词的繁荣。宋词是按照一定的曲牌填词,是用来说唱的,若北宋的都城东京有许多娱乐场所叫瓦肆,就是一个说唱场所,就如同现在北京的:德云社。像郭德。
我们品读古典小说的时候,我们便不难发现每部小说中的角色在历史进程中都是有迹可循的。
尤其是仔细品读明清小说的时候,就会发现明清小说中的市民文化、草根文化色彩浓重。但是不管从故事发展的形式,还是角色的人生轨迹,故事发生的背景都是具有写实的史传色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史传传统对于明清小说的故事创作和人物刻画深刻影响。
变化--经济繁荣发展,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使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促进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产生 。
我们以史传色彩最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为例:
《三国志》中的“隆中对”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元曲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 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当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与史书所记载的相差无几。
品读明清小说中如《三国演义》等历史类小说的时候,便不难发现它们将史书记述作为骨架,再套以英雄传奇的色彩,小说的读者大多学识不深,甚至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这种既符合史实评价,又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就非常吸引读者。明清小说兼顾了文学和市井文化需求,迎合了明清时期的市民文化经济需求,小说才得以蓬勃发展成为的堪比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形式。
二、小说创作深受儒家思想、宗教理念的影响。
在古代,儒家思想更是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为人处世之道、价值观、对事的选择与判断,而明清小说便深刻的体现出儒家对于社会批判这一理念。在《水浒传》与《红楼梦》皆有所表现。
在《水浒传》文中我们不难看出,梁山好汉们对于社会政治的不满,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反思,以及在爱人与兄弟之间的选择等,其中也包含着一个儒家的一个传统思想——忠君。
唐诗宋词元曲,从严格的押韵、格式,一丝不苟,规矩到及至!明清后,涌现了大量文学小说,金瓶梅、水浒、西游记等,表明文学的大众化得到普及,反映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平民化,文学受众的社会化!
108条好汉汇聚于梁山,却不知宋江对朝廷的投降,而这也在宣告着这场农民起义走向失败,梁山好汉无一不落得个悲剧结局。
《水浒传》塑造了108条好汉,却敌不过儒家推崇的“忠君”二字。
我们翻开《红楼梦》,扑面而来的便是“宗族等级森严”,“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仪。林黛玉,薛宝钗等尽显大家闺秀风范,《红楼梦》从主人到奴仆都要恪守礼仪。
看过《红楼梦》我们便知道,在里面地位最高的便是贾母,无论是谁对于贾母都是毕恭毕敬,犹如王熙凤与李纨,纵使王熙凤握有家中大权,但是李纨是长嫂,声音李纨却可管教她,她却不能因此记恨。
《红楼梦》里的莺莺燕燕们,最终敌不过儒家推崇的一个“礼“的字
明清小说除了深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同样也被宗教理念所影响。
在《西游记》中师徒三人途中所遇到了的各种牛鬼蛇神,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得以到达西天求取真经。一路上师徒三人,经历了女色的诱惑,金钱的诱惑,被吃的危险,心境得到了磨炼,师徒三人最终一步步达到佛教中“佛”的境界。
除了《西游记》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无一不受宗教的影响。
三、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播扩散。
再好的小说作品是写给大众看的,而明清之际,市民经济逐渐发展繁荣,而普通民众对于文化的追求情绪也日益高涨,市民需要的是通俗易懂的文笔,这便推动着小说的发展逐渐通俗化。
普通民众的理解:
三国写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水浒写了一帮英雄好汉的聚义。
宋词:市民阶层和士人阶层。宋朝由于内忧外患,抑商政策不是那么严格,随着坊市界限的打破,商业城市的兴起而在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中流行起来,其来源亦是士人所著 元曲:首先在民间传播,后进入上层社会。元朝因为其广袤的疆域。
红楼写了一个豪门家族的兴衰。
西游写了一伙妖魔鬼怪的贪念。
明清小说便是如此。
明清小说以丰富的叙事手法,跌宕起伏的发展情节,奇幻怪诞的故事片段,无论是从文学理念、文学的表现方法还是文学的题材来说,都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巅峰。
而这些就是明清小说能在千年小说史中明清小说为何独领风骚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