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宋元南戏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而稍晚出现的北曲杂剧则使中国戏曲进入了黄金时代。北曲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院本的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营养,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
元曲结构
不是。因为王国维说:"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所以元代是中国戏曲正式形成后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种重要时期,以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大的是元杂剧。
北杂剧在剧本体制、音乐结构、表演形式和角色行当等方面都已形成了套颇为完整的定制,已基本上从诸多技艺混合演出的状态中超拔出来,成为种独立而成熟的演剧形式。北杂剧的剧本体制,大多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四折是指四个剧情段落,与故事的“起、承、转、合”相关。楔子是一种借喻,其原意是指木工为了使木器按榫处更牢固而嵌入的木片,在元杂剧中它表示衔接各折戏之间的过场戏,或是在剧本开头引出全剧的开场戏。杂剧“四折一楔子”的剧本体制是根据剧本内在的情节和情感的变化设计的,具有写意化的审美风貌。
A 试题分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A。点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宋词、冤屈、明清小说日益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
另外,杂剧的四折同时也是四个音乐段落。所谓音乐段落,是指北杂剧剧本演唱的曲子一般分为四大套,一折戏演唱套曲子,每套曲子都属于一个宫调。这样,北杂剧的四折,既是一种文学结构,又是一种音乐结构。北杂剧的音乐结构是一种曲牌联套体制,这种体制在诸宫调说唱艺术中就已经非常成熟是诸宫调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一种既有曲调变化,又有宫调变化的联套体制,只不过这种体制经杂剧的运用,产生了更多的戏剧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