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文人墨客写送别的诗词或文章,都是以深沉的文字,深厚的友谊之调,特定的景物,伤感的情怀来描绘惜别之时的画面。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深沉的笔调对长江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直抒胸臆”的与友告别之情,令人赞叹。宋代周邦彦以哀婉浑雅的风格所写的《夜飞鹊.河桥送人处》,表现出送别情人之时的凄悲不舍深情。而北宋词人王观写的送别之词《卜算子》的风格则与众不同,全词采用一语双关的俏皮话写出与友人分别时、活泼而欢快的情境,一语双关的古诗句子,风情含别义,成为词坛佳话,令人称奇叫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王观在这首词中运用风趣的笔墨,把寻常的生活来个“化腐朽为神奇”,设想了一套不落俗的构思,先从游子归家这件事想起,想到朋友的妻妾一定日夜盼望丈夫归来,由此设想她们想念远方人儿之时的眉眼,再联系着“眉如远山,眼如秋水”,把作者在送客的路上所见的山山水水来了个拟人化,于是便得出了“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也就说,这位浙东朋友在归去的时候,途中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得特别深情。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念之人的流动的眼波;那些拥立起伏的山峦似乎成了他心中之人的柳叶眉峰。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一路上,山水都变成了有情之物,于是就点出此行的目的,他要到那儿去呢?哦,“是眉眼盈盈处”。“眉眼盈盈”四个字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如同女子的秀眉与媚眼。另一层意思是有着盈盈媚眼那个女人。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江南山水,同时也是写他要想见到的人物,语带双关。
运用双关的诗句 1、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
下片转而写季节。而这季节与归家人的心情配合得恰到好处。那还是暮春天气,春才归去,鲍浩然又要归去,文中用了两个“送”字,两个“归”字,把季节与人搭在一起,一是“送春归”,二是“送人归”;言下之意,鲍浩然此行是愉快的,因为不是“燕归人未归”,而是“春归人也归”。既然赶上春,那就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一定要同她住在一起了。因而写出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但这只是表面一层意思,它还有另一层意思,这个“春”,便是与家人团聚,是家庭生活的“春”。这样的语带双关,既聪明,也俏皮。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心。
通看整首词,轻松活泼,比喻巧妙,耐人寻味;几句俏皮话,新而不俗,雅而不谑。一首送别词,风格不寻常。
关于双关的诗句 1. 运用双关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双关。 《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释义: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
(配图来自网上,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