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应都熟悉,传统昆剧的剧本叫做传奇。但传奇是个广义词,它的含义曾经随着时代而演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本书所称作的传奇赋予严格的定义。唐、宋两代的短篇小说就叫传奇,宋人的诸宫调、元人的杂剧都叫传奇,元杂剧和散曲的区别,故确切地说,传统昆剧所指的传奇,应当称作“明清传奇”,我们在《范例集》里是把“明清”两字省略了。明清传奇是与元杂剧相对应的,因此本书所称传奇,不包括元杂剧。本书在涉及元杂剧时,把“元”字省略,简称为杂剧,又可称元曲,在本书内,把杂剧和元曲当作同义词。
传奇主要是由南戏继承下来的,但也吸收了杂剧的一些特点。传奇受杂剧影响最大的是剧本体式,即戏路上的特点,它们都是集合若干折子组成一个剧本。杂剧照例是以四折为一部,有时在前面或中间加上楔子;传奇则往往集合四、五十个折子为一部,我们把剧本的这种结构形式叫做集折体。
京剧传统戏采有集折体的也很多。例如演王宝钏、薛平贵的故事的传统剧本全部《红鬃烈马》、俗称“薛八出”,就因为是八个折子戏组成的缘故。现在大多数京剧以及其他剧种的体式是以主角上下场分场,与集折体相对应,我们称这种剧本体制叫做连场体。连场体这个名目仅是我们提出的建议,并没有被其他剧种的戏剧工作者所承认。我们在此提出只是为了便于说明集折体的特点。其实集折体和连场体各有优点,我们从整个戏剧学的角度出发当不应厚此薄彼,但我们在引长补短的时候,则不应弃己所长而更不应削足适履。
集折体的特点是:整个传奇既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一齣折子也是一个完整的艺术面。传统昆剧正是由于这一结构上的特点,才能够把许多优秀的折子戏保留下来,至今演唱不辍,为广大观众所欣赏,使传统昆剧艺术特点还能保存不绝,给我们留下了继承发展的依据。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李渔所建议的传统昆剧改革方案是很值得我们重视并具体化起来的。但在新昆剧的建立中,他的这一设想未为戏剧家们所注意,至今有许多作者在新编或改编昆剧剧本时,片面地为追求强化对故事表达的能力,而冲破了集折体的体式和采取“打乱了重来”的方法,这样虽然避免了集折体的弱点,但却削弱了集折体的许多优点,也就是说,不利于传统昆剧优良艺术风格的保存。
没有区别。元曲包含了杂剧与散曲,所以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都是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元曲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