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二章》中讲:“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美好的言语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美好的行为可以受人推崇。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一句话,可以让人如沐春风,也可以伤人于无形。
一个人想要修炼自己,必然要从言行开始。
不论人非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讲: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圣人从不会毫无依据地指责他人。
没有谁生来便是完美,不指手画脚,搬弄是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修养。
从前有两兄弟,二人从小一起长大。父母寻得一高人,命此兄弟二人上山拜师学艺。
数年后,二人学有所成,便下山入朝为官。
“如沐春风”的下一句是“干净明朗”。如沐春风,汉语成语,拼音是rúmùchūnfēng,意思是同“如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出自《伊洛。
一日上朝,二人见有一官员,走路一瘸一拐。
弟弟便同哥哥说:“你看那人走路像瘸子一样,如此还能做官,朝廷怎么会重用这种人呢?“
听罢,哥哥赶忙说道:“我看他方才在朝堂上言谈举止端庄沉稳,腿伤定是参与战争受的伤,我们理应尊重,不可随意乱说。”
16、如沐春风,以梦为马。
兄弟二人的谈论被守卫听到,便告诉了官员。
官员原本打算提拔两兄弟其中一人,但两人学识相差不多,听闻此事后,官员便提拔了哥哥。
此后,哥哥官运亨通,而弟弟则止步不前
善言令人喜悦,恶语令人厌恶。
要知道: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只会让别人难堪,更会给自己带来厄运。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人的是非永远也议论不完,但世人却总被是非所累。
少猜测他人是非,多反省自己不足,便不会把焦点着眼于对他人的议论上。
少一些口舌是非,养一张富贵嘴,福气自然会来。
不记人过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讲:“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主张用“德”来化解怨仇。
人生在世,只要与人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绊绊。
让人三分并不吃亏,容人三分也并无损失。不记人过,以德报怨,是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廉颇与蔺相如同为赵国的上卿,但蔺相如的官位在廉颇之上。
“如沐春风”是个成语,没有后一句。如沐春风 拼音:rú mù chūn fēng。释义: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就像受到春风的吹拂一般。出自: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
有一日,廉颇与跟从说道:“我身为赵国的将军,立下了汗马功劳,若临秋水,如沐春风,那蔺相如出身卑微,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官位便在我之上,我岂能容他,日后我若见到他必定将他羞辱一番。”
蔺相如听到此话,便开始躲着廉颇,凡是有廉颇在的地方,他都避而远之。
蔺相如说道:“你们认为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厉害?”
手下答道:“自然是秦王厉害。”
廉颇知道此事后,深感惭愧,脱下上衣,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说道:“是我见识短浅,您如此胸怀令人佩服。”
30、如沐春风,爰为之记。
从此,将相和成为千古美谈。
不记人过,宽宏大量,体现了一个人最优秀的德行。
人的一生,不会事事都尽如人意。一颗宽容大度的心,能容下世间所有的烦心事。
不记人过,不是无能,而是大度;不记人过,不是懦弱,而是修养;不记人过,不是恐惧,而是宽容。
若是揪着他人的过错不放,只会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祸患。
做人,大度一些,有好报;做事,宽容一些,福气多。
不忘人恩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讲:“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自然的规律是没有偏爱的,但却经常亲近和帮助善良的人。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从前,一位穷苦的郎中来到一个镇上。
身无分文的郎中在街上徘徊了很久。终于鼓足勇气,敲开一户人家,想要讨些吃食。
开门的是一位姑娘,了解情况后,姑娘匆匆回到屋里给郎中端来了一碗热粥。
郎中狼吞虎咽的将粥喝光,对姑娘表达了真挚的谢意,随后便离开了。
后来,郎中在京城开了一间医馆,由于医术高超,城内的人都称他为“神医。”
数年后,一位妇人病重,四处求医无果,家人便将她送到京城找“神医”看病。
怎料,“神医”一眼便认出,这妇人便是当年给他那碗粥的姑娘。
经过数月的治疗,妇人康复了。
妇人向“神医”询问需要多少银子,“神医”回道:“一碗粥,足矣!”
心怀感恩的人,是这世间最富有的人。他们内心充盈,知恩图报。
俗语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不忘人恩,是做人的态度,懂得感恩,身边必定会遇到更多的贵人,福运自然会来。
▽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不必过分谈论他人的是非,更不必揪着别人的过错不放。
他人有过,自己也有不足,彼此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
有善心,做善事,不论人非,不记人过,不忘人恩,乃为智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