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是什么意思,元曲四大家又有什么之称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有不同。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推马致运,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白、马、郑诸家”。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亦说祁州(在今河北)、解州(在今山西)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平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习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正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摄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剧本中,《迷青琐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原文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情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注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

《王荣登楼》虽然在剧情、结构方面无甚可取,但词曲工丽,对人物心境的描写却颇具匠心。明人何良俊认为郑光祖元曲,当在关汉卿、马致远、白朴之上,他说;“王粲登楼第二折,摹写羁怀壮志,语多慷慨,而气亦爽烈,至后《尧民歌》,《十二月》,托物寓意,尤为妙绝。岂作脂弄粉语者,可得窥其堂庑哉”。刘大杰也说,这些曲词,“表现出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愤慨,情感的真挚,意象的高远,语言的俊朗,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映衬。”

郑光祖一生从事于杂剧的创作,把他的全部天才贡献于这一民间艺术,在当时的艺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伶人都尊称他为郑老先生,他的作品通过众多伶人的传播,在民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有着紧密的联系,他死后,就是由伶人火葬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的。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已为历史公认。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

除了杂剧外,郑光祖还写过一些曲词,留至今日的,有小令六首,套数二曲。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对陶渊明的歌颂,即景抒怀,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江南荷塘山色的描绘。无论写景抒情,都是清新流畅,婉转妩媚,在文学艺术的研究上有很高的价值。

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一样,尽管他们的作品数世纪来为人传诵,但他们本人的身世却鲜为人知。郑光祖也是这样,他默默地在艺术园地耕耘,把他的艺术成果奉献给民众,而又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

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惨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元好问虽也是亡国奔命之臣,生活至为艰辛,但他视白朴姊弟犹如亲生,关怀备至。白朴为瘟疫所袭,生命垂危,元好问昼夜将他抱在怀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朴聪明颖悟,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朴的父亲白华于金朝灭亡后先投南宋,做了均州提鲁。然不久,南宋均州守将也投降元朝,白华遂北投元朝。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白朴12岁时,白华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同年秋,元好问由冠氏返太原,路经真定,遂将白朴姊弟送归白华,使失散数年的父子得以团聚。父子相见,白华感到极大的快慰,他有一首《满庭芳·示列子新》词,表述当时的心情:“光禄塔台,将军楼阁,十年一梦中间。短衣匹马,重见镇州山。内翰当年醉墨,纱笼支高阔依然。今何日,灯前儿女,飘荡喜生还”。他也十分感激元好问代为抚育儿女之恩,曾有诗谢之曰:“顾我真成丧家犬,赖君曾护落窠儿。”

随着北方的安定,白朴父子也就在真定定居下来。从此,他按照父亲的要求,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很快即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也常出入大都,从而往来于真定,关心着他的学业,每至其家,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平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的情绪,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常有山川满目之叹,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因此,他放弃了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适,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

随着年岁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扩大,白朴的学问更见长进。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这年四月,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他既拂逆史天泽荐辟之意,自觉不便在真定久留,便于这年弃家南游,更以此表示他遁世消沉,永绝仕宦之途的决心。然而,眷妻恋子的情肠终不能割断,他也经常为自己矛盾的心情所煎逼,感到十分痛楚。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 最。

尽管如此,他还是要远离那车马红尘之地。他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北返真定,路经汴京。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这前后,可能因为他的真定原配去世,他曾为妻丧而回到过真定,逢着这个机会,又有人建议他去朝中做官,却被他谢绝了。此后不久,他即返金陵。从此,主要在江南的杭州、扬州一带游历,直到81岁时,还重游扬州。而后,他的行踪就无从寻觅了。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白朴: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梧桐。

元曲四大家是什么意思

白朴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他却并不可能真正遁迹世外,对现实熟视无睹。加之,他的足迹所至,恰恰是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白朴游至九江,再入巴陵。九江昔日的繁华,却被一扫而光,留在他眼底的是萧条冷落,他不禁无限伤感地叹息道:“纂罢不知人换世,兵余独见川流血,叹昔时歌舞岳阳楼,繁华歇”。至于金陵怀古,杭城“临平六朝禾黍、南宋池苑诸作,”处处抒发遗民的心情,“伤时纪乱,尽见于字里行间。”其感物伤情从笔下款款道出。

元曲四大家是什么意思

白朴毕竟是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他为江山异代,田园荒芜而感伤、而悲戚,但他更多地是为自己一生九患的身世伤怀。一部《天籁集》,可以说处处倾诉着他对凄凉人生的感慨。他除了用词曲表达他的意志情怀外,还写下了不少杂剧,为元代杂剧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才华

元曲四大家是什么意思

关汉卿,号己斋叟。其代表作为《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的翻译是:All four Yuan Dynasty

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其代表作为《墙头马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其代表作为《汉宫秋》

郑光祖,字德辉。其代表作为《倩女幽魂》

上一篇 2023年04月20 06:50
下一篇 2023年05月13 04:09

相关推荐

  • 相顾无相识下一句,人归暮雪时上一句是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首联“望”字点题,“东皋”交代地点,人归暮雪时上一句是,“薄暮”交代时间。“徙倚”二字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孤

    2023年05月03 230
  • 引喻失义上一句,不宜引喻失义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出师表》一句一句对照翻译,如下所示: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2023年04月13 223
  • 赞美小女孩的诗句,赞美七八岁小女孩漂亮的诗句

    [闽南网]赞美七八岁小女孩漂亮的诗句,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一首又一首华丽的古诗词,来赞美女性。有哪些古诗适合在女生给发给身边的女性朋友呢?小编为您整理了不少描写女性的古诗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女

    2023年05月24 258
  • 踏破铁鞋无觅处下一句,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全诗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流传下不少千古名句。这些名句大多都朗朗上口,一语道出了世人心声。这些千古名句,有的是出自名人之口,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全诗,有的却是只知其诗不知其名,诗红人不红。夏元鼎,南宋诗人,今浙江

    2023年05月31 237
  • 黑云翻墨未遮山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全诗意思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黑云翻墨未遮山全诗意思,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次次

    2023年04月19 214
  • 幽静的诗句,山林幽静的七言绝句

    读诗是一种修行。有些诗,适合很多人围坐在一起朗读;有些诗,适合一个人的时候安静的读;人们常说:“人生还应该有诗和远方”,如果远方太远,不如就品读诗书,因为诗里就有远方。所以,闲暇的时候,不如找一个独处

    2023年05月31 265
  • 元曲回大家指,元曲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元代的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或王实甫)。关汉卿的《窦娥冤》为古代悲剧的杰作;白朴的《梧桐雨》与马致远的《汉宫秋》为当时历史剧的双璧;郑光祖的《倩女离魂》为爱情剧中的传奇;王实

    2023年04月16 274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下一句,可怜夜半虚前席指的是谁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名句的诞生1、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贾生》。2、意思: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3、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

    2023年05月28 277
  • 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全诗,清水芙蓉夸女孩适合吗

    李白先后五次来到庐山,写下40余篇诗词。他在走遍千山万水之后,评价庐山说,“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生性豪放的李白喜爱庐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抱负远大,不甘归隐

    2023年04月26 227
  • 绝胜烟柳满皇都全诗,绝胜烟柳满皇都什么意思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天街小雨润如酥②,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③。【

    2023年05月19 281
  • 元曲第四首诗,四大元曲是哪四首

    教科书式品鉴诗词·第482首古诗词穿越时空的思念-【竹笛】来自唐诗宋词品鉴00:0002:08《大德歌·冬》关汉卿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

    2023年04月17 226
  • 兄妹情深的经典诗句,比喻兄妹感情好的古诗

    送兄全文(原文):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飞!3.描写姐妹情深的诗句1、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

    2023年06月04 22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