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以德服人怎么怼回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假借仁义为口号的,这种政治就是“霸道”。中国历史自尧、舜、禹三代以后,政治路线变了,所行的差不多都是霸道。而行霸道的先决条件,必须自己先能为一个大国,也就是说国家本身的军事力量要强大,经济力量要雄厚,人民要众多,领土要广阔,等等。必须先具备这些厚实的国力,霸道才能行得通,所以孔子、孟子都认为,自周朝以来,王道就开始逐渐衰微了。

孔子在《礼记》的《礼运篇》中,以德服人怎么怼回去,说到人类文化衰微的演变,就感叹后世已失去了王道。世界大同思想体现于《礼运篇》中的一段,描写王道政治普遍实施以后理想的社会状况。他说,中国在上古时候的人类社会,就是这种大同世界的“太平”盛世;等而下之,王道的精神变了,王道的政治也没有了,但还可以致“升平”的社会;再等而下之,便是衰乱之世了。

而孟子在这里,就更加强调失去大同世界理想、失去王道精神以后的政治,都只是假借仁义的“霸道”而已。但是他为霸业下了一个定义——霸业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行使治权。然而,纵使是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政权,要想图强称霸,还是要假借仁义之名,利用仁义做它的号召。换言之,霸道的政权、霸道的君主、霸道的大国,如果不借仁义为名,还是不行,不能成为霸。历史上这类事例很多,一定要两者掺和来用,虽然有政权、有实力,但也还要借助仁义这块招牌。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孝为先 以德服人 以礼相待 以功为赏以人为本 1、"百行孝为先"出自:《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著2、附原文:“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

孟子再为王道下一个定义,“以德行仁者王”,以最高的道德政治为中心来施行仁政,就是“王道”。而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则不在乎土地是否广大,人民是否众多,武力是否强大,经济是否雄厚等问题了。他并且举出历史的例子作说明。这里要注意,引申孟子的思想,姑且裁定尧、舜、禹三代是上古最纯粹的、不着意的、本然而行的王道。他在这里所举的,是后世所称道的吊民伐罪——有所为而为的王道的代表。然而这一典型,也往往被后世假借而利用。

下一句是: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意思是,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原文: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他说,像商汤开始起来的时候,领土只有七十里;而周文王在开始建国的时候,领土也不过百里而已。幅员如此之小,他们却能够实行仁政,因为他们实行之初并不是企图扩大领土,成为大国,也没有其他的野心。那是以一个道德的政治思想做原动力,所以不需要假借一个大国的力量去行使仁政。

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比别人狠,比别人能干,比别人有钱有势,别人只有听你的,只好对你好了。譬如说你是一个有钱的老板,你公司里的职员因为要向你领薪水,只好听你的,但是他心里不服你,也不一定佩服你。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又提出另一面:“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凡是以道德来服人的,是使别人内心高兴、心甘情愿去服从他,这就是王道。像孔子,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既无财又无势,什么都没有,自己还一度落魄到没有饭吃。可是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这些忠诚耿耿的学生,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跟着这位老师,连饿饭的时候都跟着老师一起饿饭。因为孔子的修养、道德使他们衷心地敬仰,故而服从他,这就是以德服人的道德精神。

孔子也因此成为“素王”。这个“素王”是非常崇高的尊称,也就是千秋万世的王,等于佛教尊称释迦牟尼佛为“空王”一样。空王的含义则更为豁达,什么都不要,他并不是想坐大殿里垂目而称王。你来烧香也是如此。所以空王、素王,都是一样的极端高明。

孟子这一段画龙点睛就在“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这一句,点出孔子“以德服人”而成就千秋素王之业。素王不是争取一时的功名富贵,不是要富有四海或保有天下的一代王业。换句话说,真正的王道德业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的行为,见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表达的,如尧、舜、禹、汤、文、武;另一种便如孔子一样地有素王之尊,永垂万古。我们拿西方文化的名词来说,这是精神文化的王国,永远属于孔子的天下。

——整理自《孟子与公孙丑》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说,以无事而取天下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做事业也要以之为最高道德标准。这也就是最高的政治哲学,也是最高的谋略。

中国的历史,是讲究无事取天下的,尧、舜、禹可以说是如此,禹以后商汤、文、武、周公、孔子,历代的圣王,差不多都是如此。说到孔子,虽然他没有取天下,不过他取了另一个天下,就是空的天下,所以被称为素王。素王是没有土地的皇帝,换言之,他是文化王国的帝王,在文化王国中,他号令数千年,甚至可以号令万代。这样取天下,是历史上取天下的标准,也就是以无事来取天下。

“无事”就是只要求自己行为的功德成就,道德的成就;不是以谋略,不是以手段,不是以有为的功业来取天下。所要求的,仅是自己内在的圣人之道。虽众望之所归,那是余事,不是本事;本事就是本分的事,就是学道,学习如何完成一个圣人之道。

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

所谓学道,学圣人之道,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打坐的修道;打坐修道是修道的一种而已。而修圣人之道,则是道德行为内外的成就。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力量功业打下来的天下,是有事取得的天下。所以,秦汉以后的中国历史而言,都是有事取天下。因此,我们在历史哲学上,可以用两个观点来看,三代以上所谓的公天下,是以道德治天下,不是以战功取天下。秦汉以后必须有功在人间,尤其是战功,这也就是以武功取天下的。所以,秦汉以后取天下,就是老子所讲的有事取天下。

有事取得了天下,也是成功,当时也有了天下,但是老子为什么又说这样是“不足以取天下”呢?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哲学的特点,正如孟子所提过的“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人者霸”。到秦汉以后,以战功而统一国家天下的,都不是以德取人,表面上以王道做号召,实际上是霸道。“以力假人者霸”,就是以战功使人不能不服从。老子所讲的道理,加以引申,提出一个王道,就是道德政治的哲学,也就是政治道德。

——整理自《老子他说》

-----------------------------

中国有句古话,“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仁者霸”。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就把中国历史文化“王道”和“霸道”的界别说得一清二楚了。假定三代以上,在唐尧、虞舜时代的政治。是“以德服人”的“王道”。三代以下,尤其在东周以后,都是“以力假仁”的“霸道”治权。在古汉语中的“假”字,不完全当作真假的假,假当作“借”字用。所谓“以力假仁”的意思,是说,虽然都是用权力来统治,但也必须借重仁义之道来作号召。

*****

《大学》一再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明德”之教,是阐扬文治与武功的政治行为。虽然从表面看来,只有现实的利害关系,并无绝对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但其中始终有一个不可逃避的无形原则,那便是循环反复的因果定律,正如《易经》泰卦爻辞所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道理。“为政’果然如此,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这也就是曾子所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上古之时,用“道”、“德”来理天下,战国以后,历代帝王以“霸”和“术”来治天下或争天下。所谓“霸”就是武力和权威,而“术”就是方法、手段。如果以“明明德”、“亲民”为出发点,那就可以成为历史上的“民君”了,正如西方马丁·路德所说的,不择手段,以达到最高道德目的。但说起来简单,古往今来,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所以玩弄手段、自欺欺人毕竟是很危险的。

*****

就以历史的事实为证明,中华民族从来不肯侵略他人,不是以强权当公理的民族,只有“忍辱谦让”,化解其他民族的非礼侵凌,加以感化而融归于整体“人道”之中。所以在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的时代,印度佛教的禅宗达摩祖师,决定要“东渡”中国传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去中国,他说:“震旦有大乘气象。”换言之,所谓“大乘气象”,就正如佛说的“娑婆”世界中的中国,确然具有慈悲(仁义)的精神。“娑婆”是梵音,它的意义,是说“难忍能忍”的“堪忍”的精神。

——整理自《原本大学微言》

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以德服人,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上一篇 2023年04月12 16:5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4 03:24

相关推荐

  • 又岂在朝朝暮暮上一句

    异地恋的人,经常会用一首诗安慰彼此: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

    2023年04月26 289
  • 关于陶渊明的诗句,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

    说起我国第一个田园诗人,非陶渊明莫属。陶渊明最有名的十首诗,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今天,隐娘收集了

    2023年05月18 213
  • 性格使然下一句是什么,性格使然啥意思

    处女座处女座本身就是沉默寡言的人,他们理性沉闷,站在事实的角度说话,性格使然啥意思,却往往忽略了情感上的需求。处女座吵架生气的时候不会跟别人讲什么大道理的,只是会用冷战的方式来表示对你的意见不赞同,冷

    2023年05月27 289
  • 个性签名诗句,有深意古诗个性签名

    前几天,看到一位微信好友,他的个性签名是:这一周别惹我,有点烦,谢谢。瞬间觉得很有趣。微信、微博的个性签名,很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爱好和为人。怎样发一些诗意而又有趣的个性签名呢?30个适合当个性签名

    2023年05月29 255
  • 一花一草一世界的下一句是什么,花与人生感悟

    一*人生像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像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味道。花与人生感悟,二*日子是顺着过的;人生是说不清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你认为快乐的,就去寻找;生无所息,才能生

    2023年04月24 218
  • 赞美麻雀的诗句,七律麻雀赞

    七绝麻雀文/似曾相识巢檐息树小精灵。1.《空城雀》唐代:李白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本与鹪鹩群,不随凤凰族。提携四黄口,饮乳未尝足。食君糠秕馀,尝恐乌鸢逐。耻涉太行险,羞营覆车粟。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

    2023年04月12 310
  • 关于善良的诗句,以善良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人活一世,人品越好,修养越高。人贵九品,你有几品?快来看看吧。第一品:干净一善良可进,吾思法春秋。6.有关善良的古诗词美是善良和诚挚之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善良名言英国历

    2023年05月21 218
  • 吟诵黄河的诗句,关于黄河的经典名篇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亦是古今艺术家最常表达的艺术母题之一。人们常说“黄河难画”,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条黄河。说到黄河,脑海中浮现的第一首诗大概就是这首了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2023年05月18 295
  • 珍惜时间的名言和诗句,珍惜时间演讲稿三分钟

    [闽南网]时间确实是越过越快的,我们经常会感叹什么时候错过了什么东西。一波关于珍惜时间的经典句子带给大家,珍惜时间演讲稿三分钟,活在当下,确实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啊!关于珍惜时间的古诗词大全名人珍惜时间励

    2023年04月20 250
  • 形容读书好的诗句,关于读书美好的诗句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创立于1995年的这个节日,让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关注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而且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的最快方式。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荣华富贵,而且是为了驱赶心

    2023年05月23 213
  • 山瞑听猿愁的下一句是,名句山暝听猿愁的下半句是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唐·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小题2:①视觉和听觉相融合:残月孤舟,这是诗人眼中所见;风打树叶声,这

    2023年05月17 296
  • 描写绿茶的诗句,描写绿茶最经典诗句

    中国是茶文化的大国,唐人陆羽著有《茶经》,古代诗人有众多描写茶的佳句。我是猫猫,今天我给大家讲述5首描写茶的古诗,仿佛有茶香缕缕,让人心旷神怡。第1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

    2023年05月01 22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