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以德服人怎么怼回去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孟子提出的王道精神,是中国政治哲学的一个大原则。自孟子提出这个观念以后,中国历代的政治思想均以此作为政治的大原则。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权势及武力为手段,而又假借仁义为口号的,这种政治就是“霸道”。中国历史自尧、舜、禹三代以后,政治路线变了,所行的差不多都是霸道。而行霸道的先决条件,必须自己先能为一个大国,也就是说国家本身的军事力量要强大,经济力量要雄厚,人民要众多,领土要广阔,等等。必须先具备这些厚实的国力,霸道才能行得通,所以孔子、孟子都认为,自周朝以来,王道就开始逐渐衰微了。

孔子在《礼记》的《礼运篇》中,以德服人怎么怼回去,说到人类文化衰微的演变,就感叹后世已失去了王道。世界大同思想体现于《礼运篇》中的一段,描写王道政治普遍实施以后理想的社会状况。他说,中国在上古时候的人类社会,就是这种大同世界的“太平”盛世;等而下之,王道的精神变了,王道的政治也没有了,但还可以致“升平”的社会;再等而下之,便是衰乱之世了。

而孟子在这里,就更加强调失去大同世界理想、失去王道精神以后的政治,都只是假借仁义的“霸道”而已。但是他为霸业下了一个定义——霸业必须具备一个强大的力量来行使治权。然而,纵使是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政权,要想图强称霸,还是要假借仁义之名,利用仁义做它的号召。换言之,霸道的政权、霸道的君主、霸道的大国,如果不借仁义为名,还是不行,不能成为霸。历史上这类事例很多,一定要两者掺和来用,虽然有政权、有实力,但也还要借助仁义这块招牌。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孝为先 以德服人 以礼相待 以功为赏以人为本 1、"百行孝为先"出自:《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著2、附原文:“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

孟子再为王道下一个定义,“以德行仁者王”,以最高的道德政治为中心来施行仁政,就是“王道”。而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则不在乎土地是否广大,人民是否众多,武力是否强大,经济是否雄厚等问题了。他并且举出历史的例子作说明。这里要注意,引申孟子的思想,姑且裁定尧、舜、禹三代是上古最纯粹的、不着意的、本然而行的王道。他在这里所举的,是后世所称道的吊民伐罪——有所为而为的王道的代表。然而这一典型,也往往被后世假借而利用。

下一句是: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意思是,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原文: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他说,像商汤开始起来的时候,领土只有七十里;而周文王在开始建国的时候,领土也不过百里而已。幅员如此之小,他们却能够实行仁政,因为他们实行之初并不是企图扩大领土,成为大国,也没有其他的野心。那是以一个道德的政治思想做原动力,所以不需要假借一个大国的力量去行使仁政。

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假如你比别人狠,比别人能干,比别人有钱有势,别人只有听你的,只好对你好了。譬如说你是一个有钱的老板,你公司里的职员因为要向你领薪水,只好听你的,但是他心里不服你,也不一定佩服你。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又提出另一面:“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凡是以道德来服人的,是使别人内心高兴、心甘情愿去服从他,这就是王道。像孔子,只是一个平民老百姓,既无财又无势,什么都没有,自己还一度落魄到没有饭吃。可是三千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这些忠诚耿耿的学生,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跟着这位老师,连饿饭的时候都跟着老师一起饿饭。因为孔子的修养、道德使他们衷心地敬仰,故而服从他,这就是以德服人的道德精神。

孔子也因此成为“素王”。这个“素王”是非常崇高的尊称,也就是千秋万世的王,等于佛教尊称释迦牟尼佛为“空王”一样。空王的含义则更为豁达,什么都不要,他并不是想坐大殿里垂目而称王。你来烧香也是如此。所以空王、素王,都是一样的极端高明。

孟子这一段画龙点睛就在“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这一句,点出孔子“以德服人”而成就千秋素王之业。素王不是争取一时的功名富贵,不是要富有四海或保有天下的一代王业。换句话说,真正的王道德业有两种,一种是实际的行为,见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表达的,如尧、舜、禹、汤、文、武;另一种便如孔子一样地有素王之尊,永垂万古。我们拿西方文化的名词来说,这是精神文化的王国,永远属于孔子的天下。

——整理自《孟子与公孙丑》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说,以无事而取天下是最高的道德,就是做事业也要以之为最高道德标准。这也就是最高的政治哲学,也是最高的谋略。

中国的历史,是讲究无事取天下的,尧、舜、禹可以说是如此,禹以后商汤、文、武、周公、孔子,历代的圣王,差不多都是如此。说到孔子,虽然他没有取天下,不过他取了另一个天下,就是空的天下,所以被称为素王。素王是没有土地的皇帝,换言之,他是文化王国的帝王,在文化王国中,他号令数千年,甚至可以号令万代。这样取天下,是历史上取天下的标准,也就是以无事来取天下。

“无事”就是只要求自己行为的功德成就,道德的成就;不是以谋略,不是以手段,不是以有为的功业来取天下。所要求的,仅是自己内在的圣人之道。虽众望之所归,那是余事,不是本事;本事就是本分的事,就是学道,学习如何完成一个圣人之道。

以德服人下一句是什么

所谓学道,学圣人之道,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打坐的修道;打坐修道是修道的一种而已。而修圣人之道,则是道德行为内外的成就。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力量功业打下来的天下,是有事取得的天下。所以,秦汉以后的中国历史而言,都是有事取天下。因此,我们在历史哲学上,可以用两个观点来看,三代以上所谓的公天下,是以道德治天下,不是以战功取天下。秦汉以后必须有功在人间,尤其是战功,这也就是以武功取天下的。所以,秦汉以后取天下,就是老子所讲的有事取天下。

有事取得了天下,也是成功,当时也有了天下,但是老子为什么又说这样是“不足以取天下”呢?这就是我们中国历史哲学的特点,正如孟子所提过的“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人者霸”。到秦汉以后,以战功而统一国家天下的,都不是以德取人,表面上以王道做号召,实际上是霸道。“以力假人者霸”,就是以战功使人不能不服从。老子所讲的道理,加以引申,提出一个王道,就是道德政治的哲学,也就是政治道德。

——整理自《老子他说》

-----------------------------

中国有句古话,“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假仁者霸”。简简单单十二个字,就把中国历史文化“王道”和“霸道”的界别说得一清二楚了。假定三代以上,在唐尧、虞舜时代的政治。是“以德服人”的“王道”。三代以下,尤其在东周以后,都是“以力假仁”的“霸道”治权。在古汉语中的“假”字,不完全当作真假的假,假当作“借”字用。所谓“以力假仁”的意思,是说,虽然都是用权力来统治,但也必须借重仁义之道来作号召。

*****

《大学》一再强调“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明德”之教,是阐扬文治与武功的政治行为。虽然从表面看来,只有现实的利害关系,并无绝对的是非、善恶的标准,但其中始终有一个不可逃避的无形原则,那便是循环反复的因果定律,正如《易经》泰卦爻辞所说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的道理。“为政’果然如此,做人做事,何尝不是如此。这也就是曾子所说“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的道理。

上古之时,用“道”、“德”来理天下,战国以后,历代帝王以“霸”和“术”来治天下或争天下。所谓“霸”就是武力和权威,而“术”就是方法、手段。如果以“明明德”、“亲民”为出发点,那就可以成为历史上的“民君”了,正如西方马丁·路德所说的,不择手段,以达到最高道德目的。但说起来简单,古往今来,做到的又有几人呢?所以玩弄手段、自欺欺人毕竟是很危险的。

*****

就以历史的事实为证明,中华民族从来不肯侵略他人,不是以强权当公理的民族,只有“忍辱谦让”,化解其他民族的非礼侵凌,加以感化而融归于整体“人道”之中。所以在公元六世纪初,南朝梁武帝的时代,印度佛教的禅宗达摩祖师,决定要“东渡”中国传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一定要去中国,他说:“震旦有大乘气象。”换言之,所谓“大乘气象”,就正如佛说的“娑婆”世界中的中国,确然具有慈悲(仁义)的精神。“娑婆”是梵音,它的意义,是说“难忍能忍”的“堪忍”的精神。

——整理自《原本大学微言》

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以德服人,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11:54
下一篇 2023年06月01 07:55

相关推荐

  • 国泰民安下一句,国泰民安的完整对联

    金秋气爽,诗和远方又是一年10月来到,又是一年国庆节。秋天,五行属金,所以又称“金秋”,秋风也称“金风”。最能担当“金秋”这两个字的,是10月的秋天,有一句经典台词:金秋10月,丹桂飘香。只有金秋10

    2023年06月06 281
  • 漫卷诗书的漫是什么意思,漫卷指什么意思

    名字是由汉字组合形成的,要想名字好听有意义,其根本是采用寓意好的汉字起名。有人认为名字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是,其实一个好名字对人的一生有一定的促进和激励作用。一个名字的音、义、型特定组合形式就是一个人

    2023年05月24 237
  • 关于茶香的诗句,形容茶香缭绕的诗句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被人传诵。《一七令·茶》唐·元稹1、沙岸竹森森,维艄听越禽。2、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3、晨几砚凹

    2023年05月26 238
  • 关于飞鸟的诗句,描写飞鸟的诗句古诗

    飞花令——“鸟”1、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2、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

    2023年05月03 280
  • 形容女子美丽的诗句,赞美女人漂亮经典古诗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驻足在诗词中的女子。总是比别人多一份诗意的气质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有情趣。生活中的喜乐哀愁。都能化作美丽的诗句。倾吐出来。时光流转。掩藏不了她们的气质;人事变迁。也遮挡不住他们

    2023年05月25 238
  • 人闲桂花落的下一句,人闲桂花落是哪个季节的诗

    人闲桂花落,王维的《鸟鸣涧》里,我最是喜欢这一句。我现在所居的小镇是正儿八经的南方,不像北方的四季分明。校园的花圃里也种着几棵桂树,一年四季常能于不经意间闻到桂花的香气,用心在枝头找一下,会看到一些娇

    2023年05月20 309
  • 篱落疏疏一径深下一句,林落疏疏一径深下一句

    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其实,在宋代,诗的发展也令人瞩目。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从文化史的立场上讲,宋诗在唐代诗歌格律完备,意象

    2023年05月20 284
  • 带杨的诗句,杨姓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

    船过杨堤帅立功(著名画家)船过杨堤异境开,峰回江转胜蓬莱。绿洲晓雾拂人面,修竹白鹭掠水来。题阳朔吴迈带“扬”字的诗句如下:清扬婉兮。——《诗·齐风·猗嗟》问我何所得,乐色填清扬。——《唐·卢仝》持斧伐

    2023年05月31 277
  • 蓬山此去无多路的下一句,蓬山此去无多路表达的情感

    说不清,道不明。是因为他的凌云万丈才。还是为他的至情终不悔。抑或是尚美的纯真性灵。说不清,道不明。总之是为他,倾倒众生。连黛玉那样的高度精神洁癖者。都爱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2023年05月09 222
  • 子欲养而亲不待上一句是什么,子欲养而亲不待上两句

    图为《群书治要》刻本书影。(资料图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

    2023年04月16 300
  • 激励诗句,有激励性的诗句

    新学期到了校园内又响起琅琅读书声这些励志古诗文也送给每一个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你读书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1.最有激励性的诗句(越多越好带有激励性的诗词有: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

    2023年04月19 311
  • 江南春中怀古的诗句,江南春怀古的诗句是哪两句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

    2023年04月24 29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