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现场 前排右四宋喜元、右五王秀玲
彭忠彦/文 陈素贞/图
乡音袅袅、乡韵悠悠、乡情绵绵——5月14日上午,在汝州市曲剧团演播大厅,耄耋之年的曲胡大师宋喜元和曲剧大师王秀玲——一对艺术伉俪饱含对家乡的一腔真情,把凝结一生艺术心血和精华的《河南曲剧调门150首》《王秀玲艺术选粹》捐给家乡的曲剧团、档案馆和图书馆等部门,然后打开话匣子说出了一串的地道家乡话。
宋喜元指导汝州市曲剧团青年琴师伴奏
“老乡见老乡,话儿流水长。我是哼着家乡的曲子从圪料(寄料)镇走出的农家娃……”
“俺是汝州的儿媳妇。老汝州的曲子——地道货。汝州是曲剧的根……”
王秀玲指导汝州市曲剧团青年演员学艺
这暖心暖肺的时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唐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宋喜元和王秀玲虽然也是少小离家,但因一生痴情曲剧的缘故,每每总是和故乡会面,加之夫妻都是曲剧艺术的大师级人物,亮相舞台,荣耀故土,因而他们回归故里的境况和贺老夫子当年就大不一样了!遂斗胆偷梁换柱改诗曰:“少小离家岁岁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俱相识,笑迎大师唱曲来”
是《秦雪梅》。曲剧李小双演唱的秦雪梅哭灵的曲胡伴凑也是秦雪梅,是由李小双所演唱,可以有效的提高更好的体验感受。
张付中指导弟子伴奏
汝州曲胡王娇娇是漯河市人。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汝州市曲剧团青年曲胡演奏员,曲胡大师宋喜元再传弟子,师从于曲胡名家,国家一级琴师。
老来倍思乡,年年传佳音。每年的曲剧节前夕,我总要接到曲胡大师宋喜元先生的电话,暖心的乡音,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表达中道出了他和老伴要为曲剧节做些实事的初衷。今年的5月18日是曲剧登台第95个年头,4月下旬就又接到了宋老的电话,告诉我他主编的《王秀玲曲剧艺术选粹》和《河南曲剧调门150首》出版发行,特地从出版社购买100多本,送给家乡的曲剧团、档案馆和图书馆等部门。我放下电话满腔感动和激动,思潮翻涌。
刘艳丽手把手指导青年演员
李白曰:“长江波涛连天涌,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曰“汝海波涛连天
作家彭忠彦(左一)摄影家陈素贞与大师合影
涌,不及曲剧乡情浓”是曲剧把年近期颐的艺术伉俪浓浓的乡情传递给了家乡,乡亲也把引以为荣的游子盛名镌刻在心灵的丰碑上,代代传颂!
曲胡小女孩是河北的,根据曲胡小女孩个人社交账号简介中写到自己是河北邯郸曲剧团的成员。曲胡小女孩是一个热爱中国戏剧的小女孩,自学的二胡为了演奏戏剧。
与曲剧团班子合影
汝州有句古老的俚语:“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还有讥讽现代某些农家娃忘本丢根的经典:“有的人红薯屁还没放净,就忘了家乡和祖宗”而曲胡大师宋喜元、曲剧大师王秀玲从艺70多年来,声名显赫,时刻不忘故土,反哺家乡。这次捐书活动二位大师可是颇费了一番苦心。原定5月10日回来,可是王老感冒输液推迟到了14日。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二位大师要带上他们的弟子青年曲胡演奏家张付中和当今曲剧舞台第一旦刘艳丽同往,共同观看和指导汝州曲剧团演员们的演出。汝州曲剧团演出后,刘艳丽走上舞台手把手教授青年演员技艺,张付中伴奏,刘艳丽演唱示范,让基层剧团演员受益匪浅。时过中午,宋喜元和王秀玲兴趣正浓,宋老战巍巍走上高台,指导为家乡剧团琴师伴奏。台下的王秀玲大师为曲剧演员一一点评。二位大师在一招一式中谆谆教诲,殷殷之情令人感动。
王秀玲传艺
刘艳丽传艺
张付中伴奏演出
2021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