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国古代文人来个排名,如果苏轼排第二的话,恐怕没谁敢排第一。虽然他的诗不一定比得上李杜,词不一定比得上李煜,文不一定比得上庄周,但苏轼是历史上少见的文艺通才,心态年轻岁月不老诗句,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其他如音乐、烹饪、医药、甚至水利方面都有所造诣。
苏轼像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
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苏轼的赞誉之高,并不仅仅靠他的文艺成就,而是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积极用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如“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坦然面对分离相聚。又如“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人生有多少风雨也不怕;“鬓微霜,又何妨?”,年纪大一点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1、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刘安《淮南子》。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付玄《太子少傅箴》。4、君有奇才我不贫。——郑板桥《赠。
今天老杨和大家一起欣赏苏轼一首最不服老的词:
在如此美好的情境之中,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感慨。汉乐府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名句,唐代诗人林宽也有“白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的诗句。诗人却一反常人的看法:“谁道人生无再少?”,你看,清泉寺门口的兰溪水尚且能向西流!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都是自西向东而流,古诗的句子也都是这样写的。如南北朝的萧衍有“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唐代李商隐的“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南唐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作者以兰溪水西流的特例,证明人老了也可能有所作为,体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与卿情份不曾疏,如水年华能塑皎。阅世千回尚觉迷,谈情百遍还知少。宽怀豁达是神仙,名利何须争不了。(第八首)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最后一句,诗人反用白居易《醉歌》的诗意:“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白居易诗中感叹年华易逝,苏轼则强调不要在年老的时候消极感叹,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这一句不仅仅是乐观豁达,还充满着一种豪气,和他那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3. 苏轼不服老的诗句有哪些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苏轼被贬黄州,本是他人生中的低谷,然而他并没有消沉,他依然积极用世,以豁达的心境对待挫折,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以积极进取的心态面对人生,这首词,将他”不服老“的态度充分地表达出来,读后使人奋发向上。
企业回常用花圈花篮挽联写法: 右联: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千古 左联:YYY敬挽 右联:XXX一路走好 左联:YYY敬挽 右联:沉痛悼念XXX同志千古(党员称同志) 左联:YYY敬挽。 上海九天陵园一对一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