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对文学史的考查虽然各个地区比重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占据不少的分数,元杂剧的曲白科指什么,而元曲又是其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由于大家对元曲比较陌生,元曲的篇目和作家的对应较多。导致考场失分问题严重。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元代戏曲的知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
一、基础知识
二、元曲分期
白:指念白。戏曲艺术表达剧情,多是以 唱为主,过去对戏曲演出,俗称“唱戏”。看戏又叫“听戏”。 可见唱在戏曲中的重要性。戏曲界有句行话;“千斤话白四两唱”。这句话,似乎夸大了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功能,其实它是。
初期
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张养浩等。
戏曲中角色的动作和道白,是元杂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表达剧中角色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代言体。以语言和动作为主,而不是通过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
风格:口语化、通俗化、犷放爽朗、质朴自然。
中期
代表作家:郑光祖、睢景臣、乔吉、张可久等。
风格:文人化。
末期
代表作家:张养浩、徐再思等。
风格:细腻婉约、讲究辞藻。
三、合称
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3.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
4.元代四大悲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四、代表作家
1.关汉卿
(2)评价
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3)作品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
1、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2、元曲定义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
2.马致远
(1)称号:被后人誉为“马神仙”。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
唱:戏曲中人物唱的部分 白:人物独白 科:一般在剧本中表示人物做什么什么样子,表演时是没有科的
(2)评价: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
(3)作品:《天净沙·秋思》《汉宫秋》等。
3.郑光祖
(1)称号: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评价:与“关、马、白”均不失为第一流。
(3)作品:《倩女离魂》、《王粲登楼》等。
4.白朴
(1)称号: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作家”。
元杂剧中的“曲白科”就指的是唱腔、说白及表演。曲,就是曲子,元杂剧的曲子用的都是北曲。元杂剧的唱词占比重很大,在音乐上要求严格,每一折由联缀同一宫调(乐调)的若干支曲子 组成。一折中不变调子。杂剧剧本的组。
(2)作品:《梧桐雨》《墙头马上》。
五、小试牛刀
1.元曲四大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_____。
1.【答案】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答案】关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