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儿
文/赵春凤
一半儿,是元曲的一个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用于剧曲和散曲小令。元代关汉卿、白朴等都曾经以“一半儿”为曲牌写过元曲。
一半儿,是元曲的一个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用于剧曲和散曲小令。元代关汉卿、白朴等都曾经以“一半儿”为曲牌写过元曲。
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仙吕]一半儿 关汉卿 碧沙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心忙要亲。
我最喜欢元代胡祗遹的这首散曲。
一半儿
元/胡祗遹
碧沙窗外静无人[二],跪在床前心忙要亲[三]。骂了个负心回转身[四]。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五]。【注释】[一]仙吕,宫声七调之一,一半儿,是仙吕宫的一支曲牌。结句“一半儿……一半儿……”是它。
荷盘减翠菊花黄。
枫叶飘红梧干苍。
鸳被不禁昨夜凉。
酿秋光。
一半儿西风一半儿霜。
残败的荷丛消减了原先的青翠,金色的菊花却更加鲜亮,梨树叶子渐渐泛成红色,梧桐的叶子越发显得苍黄。昨天夜里,感觉被子已经不能抵挡寒冷。是什么造就了秋天的气象?一半儿是漫空吹舞的西风,一半儿是遍地洒落的清霜。
先不说这意境的变化,也不说这秋光的萧瑟,更不提这表达的幽怨,就说这人到中年的心境,岁月流逝,谁没有生活的沧桑?就算前方遍地阳光,身后也会有一半儿阴影徜徉。
人到中年,人生过半。一半儿是过往,一半儿是前方;一半儿是回忆,一半儿是希望;一半儿是历练,一半儿是成长。俯首回望一半儿来路,坎坷荆棘却不乏力量;抬头眺望一半儿去路,山高水长携满腔向往。只要心里向着阳光,幸福就在前方。
除了人生过半,“一半儿”这个词语,还能带给我们另一种力量。
在杭州灵隐寺,有一幅楹联是这样写的: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但求半称心。这里的“半”字,用的极为精妙。人生没有百分之百的圆满,总会留下无尽的遗憾,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行路,历经多少悲欢离合,品尝多少挫折坎坷,不论日子过得如何,“一半儿”的心境,总会让我们少一些盲目,多一些清醒,攒一些快乐。
一朵花,随秋风摇曳,撒开片片花瓣,从枝头落下,这是生命的结束,却也是新生的开始。这一朵的落下帷幕,滋养另一朵的姹紫嫣红。一颗星,在夜间绚烂,有了一个白昼的等待,夜空的闪亮才更加令人愿意驻足仰望。一颗星的轮回,也需要经历一半儿等待,一半儿绚烂。一个人,有阳光的明亮活泼,有阴雨的低回缠绵,有温良恭俭,有率直不阿,酣畅淋漓是常态,风雨困顿也是常态,一半儿的人生你我,才是真正的飞扬洒脱。
是的,我不否认圆满之美,但是圆需要太过刻意地填充,需要汇集各方的情绪,需要精打细算,当圆一旦完整地呈现,我们往往会忘记了一些美好的臆想。《诗经·关雎》中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一语道尽了多少情感。对可望而未可及的女子,在无数个宁静如水的夜里,轻轻地惆怅地相思着,想念的情愫萦绕于心,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半满,才有这种欲说还休的美!
一半儿,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人生智慧。李密庵在《半半歌》中说:“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我们都深谙月盈则亏的道理,恰如苏轼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之一生亦然,总想着在山顶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爽,殊不知每一个山顶的登临都意味着接下来的每一个下坡之势。我们总说,水满则溢,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半水半烟看柳,半风半雨摧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与其因为泯然众人而惶恐不已,不如在众生中觅得自我,接受不完美但依旧精彩,留白以沉香的半满生活。半满人生,就像是国画里的留白,是半山腰的美景,是灿烂春光中鹅柳淡烟的一抹闲适,是梨花疏影的一份恬淡。没有什么是必须充斥整个人生的,为自己偷得浮生半日闲,让疲惫的心灵清净一下,知足常乐,一半儿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