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家背景,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

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成就当是唐诗宋词元曲了,对于唐诗宋词大家耳熟能详大都能背诵几首,唐宋八大家几乎是家喻户晓,而对于元曲就有些陌生了,今天我就聊一聊元曲四大名家。

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元代杂剧作家。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的散曲全收在《金元散曲》中。《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是他的优秀代表作。

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此剧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高利贷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不出两年窦娥的夫君早死。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不成,将毒药下在汤。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白朴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唐明皇游月宫》、《韩翠颦御水流红叶》、《薛琼夕月夜银筝怨》、《汉高祖斩白蛇》、《苏小小月夜钱塘梦》、《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楚庄王夜宴绝缨会》、《崔护谒浆》、《高祖归庄》、《鸳鸯间墙头马上》、《秋江风月凤凰船》、《萧翼智赚兰亭记》、《阎师道赶江江》。加上《盛世新声》著录的《李克用箭射双雕》残折,共16本。如今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三种,以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均收入王文才《白朴戏曲集校注》一书中。

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现存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写得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间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前者是悲剧,写得悲哀怛侧,雄浑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时代背景: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元曲四大家背景

马致远生于公元1250年,约卒于公元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字千里,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 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作品以反映退隐山林的田园题材为多,风格兼有豪放、清逸的特点。有描述王昭君传说的《汉宫秋》以及《任风子》等。《汉宫秋》被后人称做元曲的最佳杰作。作品收入《东篱乐府》。 他少年时追求功名,未能得志。曾参加元贞书会,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等合写《黄粱梦》杂剧。明初贾仲明为他写的《凌波仙》吊词,说他是“万花丛里马神仙”。马致远著有杂剧十六种,存世的有《江州司马青衫泪》、《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七种。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元曲丰富了我国文化殿堂的戏曲艺术,成为一支优秀的艺术奇葩传承下来璀璨夺目。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

上一篇 2023年04月24 14:31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20:27

相关推荐

  • 鲁迅诗句,鲁迅诗句摘抄大全

    1、《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2、《无题》烟水寻常事,荒村一钓徒。1.鲁迅的著名诗句1、横

    2023年05月02 268
  • 元曲四十五首格律诗词,元曲阳春曲格律

    唐诗格律严谨,境界高远,宋词笔调灵活,元曲阳春曲格律,善于抒情,元曲最贴近现实生活,是生活的艺术写照。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瑰宝。在唐诗宋词远去,元曲也渐渐走出历史舞台之后,中国便几乎无有古

    2023年04月17 214
  • 形容满园春色的诗句,形容满园春色,百花争艳的诗句

    蝶恋花·春晓◆牛岱园柳返青丝叶小。争偶鸣禽,正扑棱棱跳。白日宅家多苦恼。暂因瘟疫书狂草。春色满园的诗句有:1、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暎村坞,烂熳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南北朝:庾信《

    2023年05月02 286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下一句是什么,等闲识得春风东风面下一句

    2018年3月20日,等闲识得春风东风面下一句,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

    2023年04月20 266
  • 慈母手中线全诗,慈母手中线全诗意思

    春晖亭位于安徽大学龙河校区问津楼右侧的湖心上。该湖名为眼镜湖,面积不大,种满莲花,每每进入夏季,满眼都是翠绿的荷叶。湖上有一小岛,上有一座复古的小亭子,掩映在绿树之中,那便是春晖亭。慈母手中线全诗意思

    2023年05月24 288
  • 保利元曲选拍卖

    12月5日,北京保利2019秋季拍卖会经过5天共41个专场的拍卖,以逾33.56亿元的总成交额圆满落槌。本次拍卖会共有3件拍品成交破亿、55件拍品超千万元成交,五百万元以上的拍品共有129件,5个专场

    2023年04月19 305
  • 含乡情的诗句,描写淳朴乡情的诗句

    一、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出自唐·杜甫《大麦行》。安得,怎么能。此以望鸟自由飞翔而生羡慕之心,表达回归故乡的急切之情。二、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出自宋·柳永《八声甘州》。故乡遥

    2023年05月01 227
  • 海棠依旧诗句,三月海棠花的诗句

    1.喜乐于山间的风,温柔于清晨的花,日日活得简简单单,岁岁悟得尘世悦然。2.清喜于时光,安稳于日常,不忙不忙一程自有一程的芬芳。3.时光缓缓,岁月凝香,暖阳碎了一地的光,不慌不慌,你总要对得起这时光。

    2023年05月18 258
  • 落叶归根下一句是什么,落叶归根七言字

    去逛了几天大同的寺庙,终于见到一个和尚,赶紧追上去想结个佛缘,问问佛法。落叶归根七言字,这个和尚不愿意跟我多说话,不弘扬佛法,不理信众。这样的和尚不是个案,宗教界越来越像工薪阶层。好多年没出一位得道高

    2023年05月23 273
  • 伤感诗句痛到心里古诗

    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代〕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元稹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河

    2023年04月22 213
  • 红颜自古多薄命下一句,为什么红颜薄命天注定

    杨贵妃,有着倾城倾国之美,天生丽质,又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图片来自东方IC)为什么红颜薄命天注定,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

    2023年04月23 288
  • 心底无私天地宽全诗,心底无私天地宽七言绝句

    “心底无私天地宽”,心底无私天地宽七言绝句,是我国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先生有一首《赠曾志》的诗,其中第二章写到:重上战场我亦难,感君情厚逼云端.无情白发催寒暑,蒙垢余生抑苦酸.病马也知嘶枥晚,枯葵

    2023年05月09 39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