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诗,那阙词,那支曲,穿越千年,与我们心意相通。它从未消失,蛰伏在我们心中,等待着某一天某一个时刻被唤醒。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叶嘉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感动和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之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
这是一种无用之美。然而,庄子云:“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今天为大家推荐几本有关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小说的著作,让我们从这些作品中体悟古典之美、大用之道。
“易安而后见斯人”
被誉为“当代李清照”的沈祖棻女士,不仅是古典文学专家,更是当代著名女词人,以诗词成就享誉海内外,对于中国格律新诗的创建和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用词与意境与《红楼梦》中甄士隐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的解注之词“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以及黛玉的《葬花词》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用词。
“诗至唐人七绝,尽善尽美。”《唐人七绝诗浅释》以新颖别致的审美眼光和连类而及的评析方法,重新阐释唐人七绝名作,在学界享有盛誉。本书按年代排序,选择唐人七绝诗86首,兼及宋人、清人七绝160余首,将相类相近的绝句叠放在主题绝句之后讲解,连类而及,穿插赏析,逐幽探微,深入浅出。
左手《红楼》,右手元曲
辽宁师大教授梁归智,左手《红楼》,右手元曲,游艺于古典文化之中。《浪子风流说元曲》,围观元代文人率性、任情的生活,《禅在红楼第几层》通俗又深刻地解读《红楼梦》与禅的关系。
3、好了歌,《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文中还有与之相和的《好了歌注》,承接并引申了《好了歌》的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以及对。
《浪子风流说元曲》以人物、作品为中心,与晚明时期文人进行对比,讲述了元代文人风流潇洒的一面,揭秘了以元曲为代表的元代独特的艺术风貌与时代精神。
出自红楼梦 是甄士隐对《好了歌》的解读 全诗为: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
如果说,《禅在红楼第几层》借曹雪芹《红楼梦》的禅意,指出摆脱人世无常与虚无,在于基于日常生活的禅悟。那么,《浪子风流说元曲》则赞扬了另一种处世之道:在逆境时,率真、任性地活出独立的自我。
出自于《红楼梦》全诗如下:《好了歌》 跛足道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