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 第6天
◆◆宋元金时期音乐◆◆
宋元时期音乐的特点
1.南北音乐独立发展,正式形成两大音乐体系。
《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1、《拜月亭》作者关汉卿,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
2.宫廷音乐渐渐衰微,歌舞大曲逐渐简略,至南宋,逐渐向戏曲艺术靠拢。
3.市民音乐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地——勾栏、瓦肆。
瓦肆:又称瓦舍或瓦子,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上也集中地。
勾栏:瓦肆里设有许多专供各种民间艺术演出的场所。
说唱(曲艺)音乐
说唱音乐是说白和歌唱结合、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
比较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唱赚、诸宫调、散曲、货郎儿。
记忆方法:唱诸鼓、陶散货
陶真
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唱陶真者多为盲人——“路歧人”。
伴奏乐器:琵琶、鼓
鼓子词
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的艺术形式,支曲叠唱为基本形式的曲艺
伴奏乐器:渔鼓
唱赚(艺术性最高、难度最大)
唱赚是宋代说唱的一种。是一种集“诸家腔谱”之大成的曲艺。
唱赚的伴奏以鼓、板、笛为主,唱者自击鼓和板
唱赚是在北宋缠令、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南宋艺人张五牛确立了唱赚的形式
诸宫调
鼓子词+唱赚+唐代变文=诸宫调
诸宫调所用乐器,开始是鼓板一套,唱者自己击鼓。南宋时加入琵琶等弦乐器
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
现存有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保存下来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长篇说唱音乐形式的出现,是中国说唱艺术进入成熟时期的标志
散曲
流行于勾栏,后世相沿使用的一种歌曲形式。这种歌曲来源于词调和宋金时期的诸宫调,在形式上分小令和套曲两种,丝竹乐伴奏。
小令——散曲的基本单位,为单个的歌曲
套曲——引子、正曲、尾声三个部分。
货郎儿
宋代原有一种民间歌曲叫货郎儿,是由小贩的卖声发声而成,演唱者自摇串鼓伴奏。
戏曲音乐
戏曲艺术在宋代正式确立,代表是杂剧与南戏
杂剧
宋杂剧 由唐代参军戏和杂戏发展而来
元杂剧 又称为“元曲”
音乐特点:
1.风格雄壮有力
2.旋律跳跃,自由奔放
3.节奏流畅,速度较快
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吸收唱赚、诸宫调等民间音乐艺术成就。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汉宫秋》《赵氏孤儿》
元曲爱情剧
《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四大南戏
《金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南戏
宋杂剧
词调音乐
词调音乐是根据一定曲调填词的歌曲艺术体裁,是曲子音乐的延续和发展。
代表人物有柳永、苏东坡、周邦彦、姜夔等。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音乐家和词人。
唯一一部歌曲集:《白石道人歌曲》
自度曲代表作:《扬州慢》、《凄凉犯》、《杏花天影》、《鬲溪梅令》、《暗香》、《疏影》
轧筝、奚琴 是我国早期的两种拉弦乐器
中国元曲四大爱情剧:《墙头马上》、《拜月亭》、《西厢记》、《倩女离魂》。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
轧筝是用竹片擦弦发音的,形状似筝而较小
奚琴是胡琴的前身 ,有两条弦,用竹片纳入两弦间擦弦发音
乐器与器乐曲
元代四大爱情剧是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拜月亭》,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西厢记》,全名《崔莺。
一、独奏曲
1 、琵琶
《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曲,是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曲谱最早见于《弦索备考》。
全曲共十八段,可分为三大部分,描写海青追捕天鹅时的情景。音调雄健活泼,很有特色。
2 、古琴
南宋时期形成的“浙派”
代表人物有郭沔奏曲
郭沔,字楚王,浙江永嘉人,代表作品有《潇湘水云》
《潇湘水云》初见于《神奇秘谱》
。元曲四大悲剧:吾儿喊冤(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马致远的《汉宫秋》关汉卿的《窦娥冤》)。元曲四大爱情剧:牵马喜悦(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
二、合奏曲
宫廷器乐合奏
民间器乐合奏
乐曲短小精炼,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朝气。烟花三月,草长莺飞,莺啼喈喈,唱响了春日序曲。春光乍泄,一派欣欣向荣。
2 、《乌夜啼.石榴》 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
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
音乐理论及著作
一、记谱方式
俗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
《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首词曲即采用俗字谱记写。
二、乐律学理论
1.蔡元定“十八律理论”
他在《律吕新书》中提出了十八律的理论。
他的十八律是以古代“三分损益法”十二律为基础,继续推算得出“变黄钟”“变林钟”... ...
由此解决旋宫不准的问题。
2.沈括“声词相从”说——曲调是表达歌词内容的
元曲四大爱情剧:牵马喜悦。(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
3.房庶“乐随时变”论——音乐随着时代的变化革新
4.芝庵论宫调色彩及歌唱方法——《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