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句农谚就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它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收时可以收获万颗籽粒。就拿谷子来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哲理,它有耐干旱、耐贫瘠、耐贮存等特性,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培养出华夏子孙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磁山文化博物馆宣教部主任韦岩介绍,“谷子对除草剂敏感,以前生产上主要依靠人工除草,费时又费力。农谚中的春播春种现在依然适用,不过选种育种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推广抗除草剂、矮秆、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新品种,配套精量播种,实现全程轻简化生产,过去一家一户只能种植3到5亩谷子,现在能生产上千亩的规模,可以说实现了谷子的‘绿色革命’。”
“对农事活动有提醒作用的农谚目前仍有广泛应用,这些农谚概括性和科学性强,语言精练朴素,便于人们口头传诵。一日三餐果蔬忙,春耕播种,秋收金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富足。”韦岩说。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的下一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出自唐朝李绅的《悯农二首》【原文】《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唐 ·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
总监制:李 遥
策 划:李铁兵
后面一句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原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出处:唐·。
文 案:杨 蕾 高 峰 贾宏博
编 导:贾宏博 杨 蕾 高 峰
拍 摄:白亚军 李佳琦
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出处:《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悯农二首(其二》唐代: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剪 辑:李佳琦 白亚军
海 报:李佳琦
本文来自【冀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