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红娘是元曲吗,西厢记是元曲还是元杂剧

从个人不长的元曲习作实践中,以及在学习前人元曲佳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写作元曲,应该认识元曲的一些特点。才能在创作中,有章可循吧。下面,我就分别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

从个人不长的元曲习作实践中,以及在学习前人元曲佳作的过程中,我认为,写作元曲,应该认识元曲的一些特点。才能在创作中,有章可循吧。下面,我就分别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信息密度小

西厢记是元曲还是元杂剧,可能我见少识浅的原因,在我所阅读的元曲中,一般来说,一支曲子里,它所表达的内涵,没有词丰富,我老师曾说过我的一些习作,词味太浓。我一直都在思考什么叫词味太浓,看大金老师的曲子,第一感觉也是词味太浓。看别人的习作多了,我也有种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至今,我没看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什么叫词化现象严重。

我认为它应该指两个方面,一是指有些句子,语言上不够通俗,但是曲本身就有比较婉丽的曲子,依照专家的观点说,这类婉丽的曲子,直乘词而来,如果前后一致婉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曲和词不同的是,曲子还是通俗易懂的,所谓“文而不晦”,就是针对婉丽风格的曲子的概说吧。

那就是说,第一类词化现象,应该是指在通俗中夹杂了不通俗的句子,使得整体感觉不和谐了。二是内涵太丰富。我今天又重新翻读《元曲三百首》时,突然顿悟,那就是指内容上了,如果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太大、意太深、太复杂、太含蓄,就是曲子词化现象。

我们不妨随便作一个比较,可能不是绝对:

《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是在历史上流传的崔、张故事,特别是在《董西厢》的基础上的再创造。红娘这个人物在崔、张故事中以一个婢女的身份出现,在元稹的《莺莺传》中虽有其名,但并不十分重要,是一个平凡的女。

清平乐

宴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小莺湿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花楼云雨无凭。

[越调]小桃红·杂咏 盍西村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 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 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

以上两首作品,同样是八句话,小桃红是42字,清平乐是46字,词比曲子多了四个字,在这里应该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曲子在内涵和信息量上,其密度要少得多。这两首如此,就我所看到的作品,大都是这样,词意缜密含蓄温婉,曲意相对松散、随意、直白,好比词是精加工针脚细密的绣花衣,而曲子则是粗针大线缝棉被一样。

二、尽量本色化

写曲子,尽量本色化。很多时候,我们曲子写的曲味不浓,其实是不善于驾驭口语的原因使然,写出来的曲子,总是书面语味道浓厚,我自己也有这个不足,可能还是因为写得少,学习的少的原因。如何做到口语化,我也有一点肤浅的认识。当然大前提尽量都是用口语,就是一幅天然的模样,不过,说起来容易,真的做到天然的模样,还不是那么简单呢。我们太习惯文嗖嗖的了。但是有时候受句式、字数、韵律的限制,不可能都是口语化,那就要有些不可缺少的点缀。

1)关注小鱼子(我又称其为元曲佐料,可以调味的。)

做过普通话测试工作的人应该知道,有些应试者,他既没有成系统的语音错误,也没有不规范的语法语汇问题,但是他的语音面貌就是不好。认真分析下来,我给他总结出来了:逮不到大鱼,是因为小鱼子闹和的。这个小鱼子就是,他有一些难以改变的方音习惯,或者是一些助词、语气词、固定腔调,使得他整个的语音面貌受影响,普通话等级也就上不去。元曲中的小鱼子却很关键,没有它闹和着,曲子的味还就是不足呢。

元曲中的小鱼子是什么呢?

首先:夹杂纯口语在曲子中。

举两个例子:

是的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

[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挣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 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再如

沉醉东风——胡袛遹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 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 蓑笠纶竿钓古今,一任他斜风细雨。

其次,掌握一些元曲中常用的助词和习惯用语。如: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离了绿水青山那搭,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 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榨。 直吃的欠欠答答。 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在这里“恰离了”“欠欠答答”“不劝咱”都是要关注的小鱼子。

再如:

[双调]蟾宫曲 卢挚

这里的“昔涎剌塔(流口水的样子)”、“碌轴上淹着琵琶(琵琶:比喻身体瘦肚子大的小孩)“快活煞”都是出味的佐料,这些东西是要积累的。

最后:

《双调·沉醉东风》寿阳曲 别竹帘秀 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 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痛煞煞”在这支曲子里,如果不用的话,又是另一种味道了。“画船儿”,喜欢用儿化词,也是元曲的一个小特色。

总的来说,这些充当佐料的小鱼子虽不能达意,却能出味,不可忽视。

2)注意在合适的地方用衬字

曲与词最显著的区别是有无衬字,有衬字的是曲,没有衬字的是词。所谓“衬字”指的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它既有点像润滑油,使语言更顺畅,又是很好的佐料。

3)有意而为

在诗词曲的创作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无疑使作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元曲中,关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是很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的。比如反复、叠字、顶针、夸张,巧妙的数字组合等特点,运用得比较频繁,也给这种形式涂上了特有的色彩。所以在创作中,如果注意到这样的细枝末节处,也能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曲味,不妨有意的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

[双调 大德歌]秋*关汉卿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着。 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 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飘飘、潇潇、簌簌、零零的运用,使得曲子更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这支曲子里,几乎句句用到山字了,当然不能为重复而重复,如果能够在很好的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再照顾到这样的特点,不是更好吗?

[正宫] 灵寿杖*尚仲贤

西风落叶山容瘦,呀呀的雁过南楼,霜满汀洲,水痕渐收。 山泼黛层层险,水泛碧粼粼皱. 记得是清明三月三,不觉又重阳九月九。

三月三、九月九,说白了就是废话,清明和重阳依然说清楚了,显然作者在这里废话,但是,可但是,绝对不是为了凑字,而是为了出味儿。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元曲,有些废话是不可缺少的,虽然不表意,但是却关情,它能很好的渲染一种情感的氛围。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卢挚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 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这支曲子里,使用了满江、一夜、半叶、三更、万里,认真看来,他也是故意为之,这些数字的使用,首先很形象,也很巧妙,更给人一种别有一番滋味的感觉。有满江显得一夜的孤单,有半夜三更,道出了游子的辛苦和辛酸,这些都是因为“万里别”。

[仙吕]寄生草*高文秀

本待要寻知契、谒故交,见十家九家门关了。 起三阵五阵檐风哨,有千片万片梨花落。 但得个一顷半顷洛阳田,谁待想七月八月长安道?

这支曲子里,数词的镶嵌,一点不让人觉得多余,细读起来,自有滋味。

总之,诸如重复、叠字、数字、顶针翟烩些细微处,在创作中,都是值得借鉴的和重视的。

三、个性鲜明

说他假,是因为如果他表里如一,之前为什么屁颠屁颠的去事四海之内最大的权贵的?其实他心里想得都想抓狂呢: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此愁何来?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台行雪满山,这郁闷失落无助又是为何?绝对不是因为爱情。这是个很矛盾的形象,要靠读者自己去从诗中感悟。

看人家关汉卿“我是一颗锤不扁、斩不断、踢不动、蒸不熟、炒不爆、煮不烂、响当当的铜豌豆。”元曲中很多这样的形象,他自己跳出来对你说,他是什么样的人。

应该是的。元曲包括两大部分 一个是元杂剧,一个是元的散曲。其中元杂剧成就较高,内容广泛,思想开放,语言本色又不乏优美之处,所以元曲可以一定程度上和唐诗宋词并列。而散曲成就较低,其形制与宋词相像。内容较窄,且多。

再如:

[中吕·阳春曲]知几*白朴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 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一个老于世故的形象,自言自语的对别人说,毫无遮拦,一览无余。

[中吕·阳春曲]知几*白朴

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醉魂。 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

无奈的自我解嘲。无用人,说得多凄凉,在诗词中,可是从来没见有人这样自我作践过。那么在元曲创作中,如何才能做到形象鲜明呢?

一)敢于对自己冷嘲热讽

上面举的例子,就是属于这一类。作者不怕自己斯文扫地,更不怕自己斯文拖地。敢于对自己对人辛辣讽刺,对自己对人无情打击,甚至敢于出自己的洋相,咋咋地?反正是死猪不怕热水烫,死活都是这一堆,其实,这样一来,倒显的率性可爱,因为他是活生生的形象。

二)力求白开水

其实这个特点,我已经谈到了,是从用语的角度谈尽量本色化,这里,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来说事,举例如下:

[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姚燧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在这里,曲中形象非常质朴,可以说质朴到只知道柴米油盐的地步,但是和花间词里的闺怨比,一点都不损色,它不是如火如荼的形象和情感,它自有白开水的淡淡悠远、细水长流的滋味。

[越调]凭栏人*姚燧

博带峨冠年少郎,高髻云鬟窈窕娘。 我文章你艳妆,你一斤咱十六两。

看看看,多么直白露骨的求爱,脸皮简直有八丈厚 ,直追当今那些厚颜鲜耻的小色狼。把自己夸的天底下难寻了,跟龙挂似的。有那不谙世事的妹妹,绝对会上当受骗的。俺是少年读书郎,俺写得一笔妙手文章,妹妹你浓妆艳抹俏模样,咱们可是天造地设的一双!这就是另类吧,跟咱们传统意义上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可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你一点也不觉得他讨厌,你会为他的率性感到忍俊不禁:好家伙,胆子贼大哈!

三)力求艳俗

西厢记红娘是元曲吗

元曲在景物描写中,大红大绿的求俗不求雅,所谓大俗致雅,这也是它跟诗词不一样的地方,我甚至怀疑也是故意而为,它喜欢堆砌一些五颜六色的景物。

如: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再如: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曰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看看这里景色中的色彩运用,可以说这些大红大紫的色彩,给人一种土得掉渣的感觉,从这里,也能感觉到元曲中,作家对色彩的刻意追求。可能与它的整体风格是一致的,土俗话、质朴话,好像返璞归真了。

四)运用土俗的形象

在上文中提到一支曲子,它把体瘦肚子大的小孩子叫琵琶,这可能就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很形象的口头语,就像我们现在把丑女称为恐龙,把丑男称为青蛙一样,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地方特色。元曲中这类的作品,也很有意思,透着元曲独特的个性特点。

如:

[南吕]四块玉*紫芝路*马致远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剌剌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这里的剌剌响生动地写出了小单于抱得美人归得得意之状。收酪牛、扇尾羊,也让人感到一种大草原的乡土气息。你一看到这样的用词,这样的形象,你也会毫不含糊的辨认出,这是典型的曲子,不是词。

五)极尽讽刺夸张之能事

如:

《西厢记》里,王实甫把红娘放置在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上。 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让她“行监坐守”,但她从心底里不满封建礼教对年青人的捆束,当觉察到崔、张彼此的情意后,一直有心玉成其事。她愿意为莺莺穿针引线。

[仙吕 醉中天] 咏大蝴蝶 王和卿

大蝴蝶轻轻飞动,就把卖花人扇到了桥东,好大的劲!

再如:

[中吕]山坡羊*陈草庵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 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曰少年明曰老。 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他很形象的讽刺了古往今来的人,看不破的是富贵荣华,挣不断的是名缰利锁。多少人为此消磨了斗志,多少人为此耗尽了心血。

又如:

[中吕]满庭芳*王实甫

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 下功夫将额颅十分挣,迟和疾擦倒苍蝇。 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蜇得人牙痛。

这是西厢记中,红娘唱的曲子,可以说把文人秀士张生讽刺的到家了。当然,最富讽刺意味的还是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这差使不寻俗。一壁厢纳草除根,一边又要差夫,索应付。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今曰还乡故。 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新涮来的头巾,洽糨来的绸衫,畅好是妆麽大户。

【耍孩儿】瞎王留引定伙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见一飙人马到庄门,匹头里几面旗舒。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五煞】红漆了叉,银铮了斧,甜瓜苦瓜黄金镀,明晃晃马蹬尖上挑,白雪雪鹅毛扇上铺。这些个乔人物,拿着些不曾见的器仗,穿着些大作怪的衣服。

【四煞】辕条上都是马,套顶上不见驴,黄罗伞柄天生曲,车前八个天曹判,车后若干递送夫。更几个多娇女,一般穿着,一样妆梳。

【三煞】那大汉下的车,众人施礼数,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众乡老展脚舒腰拜,那大汉挪身着手扶。猛可里抬头觑,觑多时认得,险气破我胸膛。

【二煞】你身须姓刘,你妻须姓吕,把你两家儿根脚从头数:你本身做亭长耽几杯酒,你丈人教村学读几卷书;曾在俺庄东住,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耙扶锄。

【一煞】春采了桑,冬借了俺粟,零支了米麦无重数。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秆,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有甚糊涂处,明标着册历,几放着文书。

【尾声】少我的钱差发内旋拨还,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只道刘三谁肯把你揪扯住,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做汉高祖。

看看,简直是恶搞高手,尤其最后【尾声】大家不妨仔细读读。

这里再插一句话,最后偶们举的例子是“散套”,看这首《高祖还乡》,从起调过门的【耍孩儿】,先是正面去渲染华丽丽的场面,搞足了噱头,但是就是不揭谜底,然后从【五煞】逐渐到【一煞】,最后到【尾声】揭开谜底。原来高祖当年也好赖皮啊,是不是整个散套的味道就出来了。而且布局紧密。一环扣一环。

后记:我的一点感受就谈到这里,想得简单、写的仓促、理论的也不到位,牵强附会的多些、幼稚偏激的多些。反正凑合着看吧,如果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俺也就满意了。在这里,最先受益的还是俺自己,通过这次整理自己的思想,有些不太明确的东西,明晰起来。有些不清楚的线索,也慢慢的条理多了。相信以后写曲子,会有一个飞跃的。衷心希望更多的朋友喜欢元曲,都来写元曲,因为网络中,写元曲的人太少了,俺常有孤掌难鸣的寂寞。当然更希望,作为一种曾经辉煌一时的传统文化能在更多人的手里,像诗词那样得到发扬广大 。

今天《我的元曲我的梦--------元曲创作技巧之二》就到这里,总结而出,元曲鲜活辛辣,趣味犀利,特点大致有三:

一、相比较而言,曲意单纯、简单、直白,信息密度小

二、尽量本色化

三、个性鲜明

具体其他需要关注的小项目,就请大家仔细看今晚的解析吧。

上一篇 2023年04月23 19:40
下一篇 2023年05月18 12:54

相关推荐

  • 关于时间流逝的诗句,感叹时光匆匆的古诗

    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像蜗牛爬行一样,感叹时光匆匆的古诗,总也到不了头。盼望着自己能快点长大,早点进入大人的世界。如今,在飞速流逝的时间面前,我们又是浑然不知的,岁月又过去了一年,时间又改变了很

    2023年05月10 279
  • 峨眉山诗句,赞美峨眉山的古诗

    两山对峙美人逢。三顶高凌五岳雄。云海腾空红火日。音湖斗法白青龙。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唐・李白我在巴

    2023年05月26 234
  • 元曲中的中国,元曲中的俗曲

    元与清,本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曲中的俗曲,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现在有些人却偏偏要将其无中生有的造成争议,然后再将其演变成为一个问题存在。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蓄意抹煞中华文明史,大略揣摩,不外

    2023年04月11 215
  • 元曲小唱三首的创作,元曲小唱三首艺术歌曲

    ——兼论西洋美声唱法如何演绎中国作品音乐是人类抒发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语言”。作为音乐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往往有“先行后知”规律和特征,我国典籍对此多有论及

    2023年04月13 237
  • 春夏秋冬的诗句各四句,描写4个季节的诗句

    四时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2023年05月13 242
  • 关于星辰的诗句,关于星辰的浪漫诗句

    昨夜星辰,点点光辉,伴着夜幕低垂。两三点,若隐若现;七八个,婉转低回。情,在眉目之间,在迢迢河汉。《春宫曲》日月有常,星辰有行。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2023年05月09 241
  • 老当益壮不服老的诗句,抒发老当益壮的古诗词

    部分人会有这种观点的:“你都一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老怎么了,老了只能认命?老了就不能奋发向上,突破自我了?老当益壮的诗句有以下五句: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龟虽寿

    2023年06月06 278
  • 隔着门缝吹喇叭的下一句,闭着门缝吹喇叭下一句

    时间:6月7日地点:石家庄市新华区人物:郭美玉(65岁)郭美玉自述:父亲名叫郭老骑,他身材魁梧,性格淳朴善良,凡是跟他打过交道的乡亲,都对他钦佩不已。父亲这一辈子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2023年05月24 272
  • 以礼待人下一句,以礼待人以敬处世

    以礼待人以敬处世,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9日讯今年以来,牟平区卫生健康监督所执法人员秉承精神文明建设,敢做人民公仆,立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前来办理业务的企业、单位、个人,采取主动打招呼、了解详情、

    2023年04月26 271
  • 关于孤独的诗句,孤独到极致的诗句

    孤独是一种能渗透到骨子里,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当孤独来袭时,古代文人常以诗词抒发自己的内心。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简单二十二字,写尽了诗

    2023年05月04 301
  • 谁道人生无再少下一句,谁道人生不再少下两句

    今天是2023年5月4日,中国的“青年节”。104年前,一群热血的中国青年,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打出“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从此,“天

    2023年05月16 294
  • 形容奋斗的诗句,寓意蓬勃发展的古诗词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2023年05月25 2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