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惭愧,虽是师大中文系毕业,但真正静下心来读《诗经》,竟然是因为一个人。
将近一个周时间,我细细读完这本《诗经》,花费时间最多的地方,竟然是生字。除了生僻字,大量的通假字,还有很多百度上也解说不一的只能让我靠自己去感觉的多音字。只有解决了生字,才能够流畅,参差地去感觉《诗经》之美。无论是清新自然的意象,重章复沓的结构,还是情窦初开的好感,轰轰烈烈的爱情,无不充盈着细腻真挚,若隐若现,又无法明朗感受的美。但若只是用一个“美”去概括诗经,又感觉离诗经还远,所以,我要求自己,务必绞尽脑汁,《诗经》读后感300字,却又本真性情地谈谈自己浅薄幼稚的理解。,
《诗经》之美,美在开篇的起兴,极尽物象的自然清新之美。《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鸣叫的“关雎鸟”,美丽贤淑的姑娘,都是纯情少年钟情的对象。《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清秋之晨,滴滴“白露”,苍苍“芦苇”,思慕意中人而不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虫”“蚱蜢”边蹦边叫,相思四起,内心忧愁。《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展翅飞翔的“燕子”,参差不齐的“羽毛”,送别的画面充满着诗情画意。读的篇目越多,越能在林间、溪流、村落、田野那些普普通通的物象中去感受《诗经》的自然清新之美。
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诗经》之美,美在爱情之初,男女情感的慢慢铺垫,辗转反侧。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曾经在课上说过“如果你可以对一个人,慢慢地了解,慢慢地爱,才足以见得爱的真挚。那种干柴烈火,一触即发的爱情,大概都会在岁月的洗礼中慢慢熄灭。”一个“慢”字,道尽幸福的先机,控制得住欲望,才能负责得了生活。《关雎》中的纯情少年,遇到美丽贤淑的姑娘,先有追求之心,然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后才有机会“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野有死麕》英俊年轻的猎人,费尽心机,通过不同的猎物作借口,才能慢慢摇曳少女的芳心。但尽管如此,也要秉持“无感我帨”的原则。《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却也在见到“素衣朱绣”后,“从子于鹄”,慢慢靠近。自古以来,大概只有这种缓慢节奏的爱意,才能收获细水长流的幸福吧。而快餐时代,浮躁社会,西北独有,狂热冲动的我,即使现在面对爱情,估计也还是会安奈不住,急切地要去占有过程。
诗经读后感800字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
爱一本书,语言抑或情感,慢慢接触,才能历久弥新,细水长流。这是生活的常态,也是人最终自渡的过程。慢慢品读,慢慢生活,慢慢自爱,慢慢爱人。
诗经学生优秀读后感篇1 《诗经》给人一种神秘、古老、穿越千年的美感。它美在自然纯朴,没有过多的华丽词藻,只有娓娓道来的清新自然。 读一篇《诗经》,仿佛看到青石板上的涓涓细流;仿佛嗅到流转千年的竹筏依旧的清香。“蒹葭苍苍,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