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敲门试问野人家翻译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词的起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词萌芽于南梁,隋唐时期兴起,五代后开始兴盛,到宋代达到了顶峰。早期的词总是和乐曲相伴,题材大多是相思、情爱之类,题材很窄,带有浓厚的脂粉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

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

……

词的起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词萌芽于南梁,隋唐时期兴起,五代后开始兴盛,到宋代达到了顶峰。

早期的词总是和乐曲相伴,题材大多是相思、情爱之类,题材很窄,带有浓厚的脂粉气息。无论是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敲门试问野人家翻译,还是晏殊的《珠玉词》,都摆脱不了“艳科”的烙印。

这种局面直到苏轼的出现才有所改变。苏轼笔下有一组《浣溪沙》,共五首,开创了词的新天地,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具有开拓性意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乡土气息浓厚,一字一句宛如画卷。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

值得一提的是,“浣溪沙”这个词牌,最早使用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外甥韩偓。同时这个词牌也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仅苏轼笔下就有47首。

浣溪沙

“村南村北响缫车”全诗为: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浣溪沙五首》第四首。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簌簌(sù)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京,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任职。

在古代,如果久旱不雨,作为地方父母,就应该向天祈雨。苏轼是徐州太守,亲自前往离徐州城二十里的石潭求雨,降雨后,灾情缓和,他又按例前往石潭谢雨。

这首词就是他谢雨途中所作,词人用了几个农村常见的景物,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美丽村景图。

词的上阕写景。

“簌簌(sù)衣巾落枣花”:词的开头便给读者呈现出充满乡土气息的画面,给读者创造了一种宁静、唯美的氛围。

这句里面最值得玩味的就是这个“簌簌”,是拟声词,说明这是词人听到的,突出了词人当时安定、闲适的状态。

大唐诗人王维笔下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诗句,正是因为心里安静,身心都处于放空的状态,所以才可以听到花落之声。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者:苏轼 (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

“村南村北响缫车”:这句也是从听觉入手。

和落花声相比,缫车的响声就更大了,村南村北都有这种声响。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 作者: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照日深红暖见。

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

“牛衣古柳卖黄瓜”:这句是词人的所见。词人的目光停留在了穿着粗布制成的衣裳在古柳树下卖黄瓜的农人身上。

“牛衣”,指的是用麻和草混编而成的蓑衣。这就很客观地刻画出农人的形象,而“黄瓜”也是初夏时节丰收的代表。

诗人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谢雨,就是为了有个好年景,这样百姓才可以有丰收。

三句话,三个场景,似乎毫无联系,可是用词人行走在谢雨这条线串联起来看,这些画面就有很强的立体感。这组画面,有色彩美(枣花的黄绿相间),有音乐美(落花声、缫车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心底定会涌起无限的愉悦之情。

词的下阕,笔墨转到了自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从上阕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是初夏时节,初夏,阳光正好,加上词人喝了点酒,又是在赶路,累得昏昏欲睡,热得口干舌燥。

“惟”和“漫”将词人又困又渴的神态描绘得十分形象。

此时能有一杯热茶该有多好,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消除疲劳,所以很自然就有了敲响老乡家门这一句。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人连续用了“敲门”和“试问”两个动作,看起来很是寻常,实际上巧妙至极。既写出了词人满怀希望想讨杯热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时节家中无人,自己不能贸然进入的心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位体恤民情,谦和有礼的父母官。

词到这里就结束了,至于敲门以后,农家有没有人,词人有没有喝上热茶,词中并没有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纵观全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农村为题材,语言朴实自然。我们毕竟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首词,或许会觉得这首词非常一般。

—君安—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23:15
下一篇 2023年04月25 00:32

相关推荐

  • 笑而不语下一句是什么,苦而不言笑而不语的图片

    红尘的历练,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生的境界人生,都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老练,从张扬到内敛,从浓烈到淡雅的过程。我觉得这句话特别的有道理。我可以具体解释一下。笑而不语是一种成长,也就说你在心理层

    2023年05月20 253
  • 咏春诗句,咏春诗词100首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史记·秦始皇本纪》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4、春风贺喜无言语,阳春白日风在香。晋乐府古

    2023年05月18 284
  • 关于白发的诗句,关于白发的诗句高中

    诗人们在暮年的时候,都在想什么?是感慨时光流逝。还是依然快意人生。下面十首诗词。一起感受诗人的暮年时光!《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

    2023年05月15 264
  • 学习诗句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6、书籍

    2023年04月20 263
  • 谁知盘中餐全诗,谁知盘中餐全诗李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刘同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谁知盘中餐全诗李白,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总书

    2023年05月20 272
  • 鸡蛋碰石头歇后语下一句,1一6年级必背歇后语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塞翁失马——焉知祸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堪一击bùkānyījī【解释】不堪:经不起。形容力量薄弱,经不起一击。也形容论点不严密,经不起反驳。【出处】王安忆

    2023年04月21 294
  • 单身女人的诗句,形容单身女性的诗句

    现在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十几岁的男女孩子就手拉手去宾馆,心头不禁涌出“爱惜芳心莫轻吐”的句子。嗯,这是几百年前的一首古诗了,出自元好问的《同儿辈赋未开海棠》。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

    2023年04月18 275
  • 形容美好未来的诗句,未来一定会美好的诗句

    每一年的五月四日,总能激起大家对青春的回忆。那时候,我们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希望。经年之后,青春逝去,人老矣,梦想逐渐淡漠。而最终,我们明白,人生老不老,不是取决于年龄,而是取决于心态。心若不老,暮年

    2023年05月15 233
  • 形容秋天的诗句,秋天十大绝美诗句

    秋,没有春的潋滟,秋天十大绝美诗句,没有夏的火热,更没有冬的苍凉。秋天是四季里最独特的一道风景,这里整理了60句关于秋天的诗词,看看诗人笔下的万千秋色,哪一句打动了你?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023年05月23 300
  • 带雪的诗句,形容雪很美的诗句

    ​小雪匆匆去,大雪缓缓来。冬天,没有春日里的草长莺飞,没有夏天的生机盎然,没有秋天的丰硕果实,却有白雪皑皑时的清冷无尘,有傲雪枝头的醉人清香……一字一句皆是意,一步一摇都是景。大雪,天气清寒,却充满诗

    2023年05月30 250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下一句,春风一拂千山绿的下一句

    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时间已经过去了三百六十多年,春风一拂千山绿的下一句,到现在,当人们走进江苏无锡“东林书院

    2023年05月02 312
  • 关于喝酒开心的诗句,酒后心情好的诗句

    诗人洛夫曾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一句话,道尽唐人爱诗、爱酒的特点。诗人爱酒,李白每每醉酒,佳句频出;酒爱诗人,催发了他们的情感与创作。酒后心情好的诗句,饮酒,姿态万千。小口细咂,

    2023年04月16 295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