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敲门试问野人家翻译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词的起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词萌芽于南梁,隋唐时期兴起,五代后开始兴盛,到宋代达到了顶峰。早期的词总是和乐曲相伴,题材大多是相思、情爱之类,题材很窄,带有浓厚的脂粉

这里有详细的解读,亦有诗词故事。

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

……

词的起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词萌芽于南梁,隋唐时期兴起,五代后开始兴盛,到宋代达到了顶峰。

早期的词总是和乐曲相伴,题材大多是相思、情爱之类,题材很窄,带有浓厚的脂粉气息。无论是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敲门试问野人家翻译,还是晏殊的《珠玉词》,都摆脱不了“艳科”的烙印。

这种局面直到苏轼的出现才有所改变。苏轼笔下有一组《浣溪沙》,共五首,开创了词的新天地,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具有开拓性意义。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其中的第四首,乡土气息浓厚,一字一句宛如画卷。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路途遥远,酒意上。

值得一提的是,“浣溪沙”这个词牌,最早使用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外甥韩偓。同时这个词牌也是唐宋词坛上使用频率最高的“第一调”,仅苏轼笔下就有47首。

浣溪沙

“村南村北响缫车”全诗为: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浣溪沙五首》第四首。译文: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簌簌(sù)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sāo)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浣溪沙 苏 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这首词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那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自请离京,先后到杭州、密州、徐州任职。

在古代,如果久旱不雨,作为地方父母,就应该向天祈雨。苏轼是徐州太守,亲自前往离徐州城二十里的石潭求雨,降雨后,灾情缓和,他又按例前往石潭谢雨。

这首词就是他谢雨途中所作,词人用了几个农村常见的景物,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美丽村景图。

词的上阕写景。

“簌簌(sù)衣巾落枣花”:词的开头便给读者呈现出充满乡土气息的画面,给读者创造了一种宁静、唯美的氛围。

这句里面最值得玩味的就是这个“簌簌”,是拟声词,说明这是词人听到的,突出了词人当时安定、闲适的状态。

大唐诗人王维笔下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诗句,正是因为心里安静,身心都处于放空的状态,所以才可以听到花落之声。这里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者:苏轼 (宋)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

“村南村北响缫车”:这句也是从听觉入手。

和落花声相比,缫车的响声就更大了,村南村北都有这种声响。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 作者: 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照日深红暖见。

敲门试问野人家全诗

“牛衣古柳卖黄瓜”:这句是词人的所见。词人的目光停留在了穿着粗布制成的衣裳在古柳树下卖黄瓜的农人身上。

“牛衣”,指的是用麻和草混编而成的蓑衣。这就很客观地刻画出农人的形象,而“黄瓜”也是初夏时节丰收的代表。

诗人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谢雨,就是为了有个好年景,这样百姓才可以有丰收。

三句话,三个场景,似乎毫无联系,可是用词人行走在谢雨这条线串联起来看,这些画面就有很强的立体感。这组画面,有色彩美(枣花的黄绿相间),有音乐美(落花声、缫车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现出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想象,此时的词人心底定会涌起无限的愉悦之情。

词的下阕,笔墨转到了自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从上阕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是初夏时节,初夏,阳光正好,加上词人喝了点酒,又是在赶路,累得昏昏欲睡,热得口干舌燥。

“惟”和“漫”将词人又困又渴的神态描绘得十分形象。

此时能有一杯热茶该有多好,既可以解渴,又可以消除疲劳,所以很自然就有了敲响老乡家门这一句。

“敲门试问野人家”:词人连续用了“敲门”和“试问”两个动作,看起来很是寻常,实际上巧妙至极。既写出了词人满怀希望想讨杯热茶解渴的心情,又担心农忙时节家中无人,自己不能贸然进入的心理。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词人是一位体恤民情,谦和有礼的父母官。

词到这里就结束了,至于敲门以后,农家有没有人,词人有没有喝上热茶,词中并没有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纵观全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农村为题材,语言朴实自然。我们毕竟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待这首词,或许会觉得这首词非常一般。

—君安—

上一篇 2023年05月10 21:56
下一篇 2023年05月08 20:37

相关推荐

  • 元曲赏析作文题,元曲名篇欣赏

    元代,读书人处于“七娼八医九儒十丐”的地位,这大概也是后世将文人叫做“老九”的原因。由于政治地位低下,仕途无望,报国无门,元代文人多混迹于社会底层,或青楼楚馆、勾栏瓦肆,或遁世山林、躬耕为业。因此,其

    2023年04月13 296
  • 形容兰花淡雅的诗句,兰花发朋友圈配文

    柔而不媚清而不绝高香淡雅细品弥芳(兰花十咏小集)水为心【五绝】紉兰(1)葱蒜等同身,芳姿幽几分。农人视无睹,屈子爱如珍。形容兰花淡雅的诗句有很多,其中比较优美的为: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词语的正确使

    2023年05月14 306
  • 三尺讲台下一句,三尺讲台后面一句

    ​脱小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8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同年分配到庆阳第一中学任教至今。“热爱是事业成功的最好老师,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倾注无数的心血,报以最

    2023年05月10 311
  • 遥望洞庭山水翠下一句,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

    品读唐诗《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湖上风平浪静,遥望山水翠下一句是什么,月光照

    2023年05月10 211
  • 岁寒下一句是什么,岁寒的含义

    1月20日前后为大寒,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不翻风,冷到五月中。”人们希望大寒时冻得“透透的”,如果该冷时没冷,

    2023年05月23 252
  • 求仁得仁下一句,求仁得仁适合用在哪里

    电视剧《一代洪商》一个片段,洪油巨商刘云湘手指院内墙壁上的“福”字介绍,笔迹由鹿头、喜鹊、乌龟等动物抽象而成。这处院子和“福”字纹取自于洪江古商城里仁巷9至10号窨子屋。其大门外圆内方,蕴含了古商城的

    2023年05月12 241
  • 情诗句,情诗表白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今天的飞花令“飞”的主题字是:情。01、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02、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023年05月26 282
  • 梨花带雨的诗句,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

    春风吹拂,吹开了桃花朵朵。桃花芬菲烂漫绽放于枝头,粉的似霞,梨花一枝春带雨的诗句,红的似火,白的胜雪,各自竞放着艳丽与娇态。欲与梨花共白,十首白桃花的诗词,酝酿一个浪漫春色!赋长庆寺白桃花宋-李光似与

    2023年05月10 222
  • 镜花水月下一句是什么,镜花水月一场空

    无数次在梦中相见,无数次在梦中缠绵。而梦醒后只是一片茫然,泪水湿润了眼帘,惆怅布满了心间。浅墨难描心中凄凉,键盘敲打不了惆怅。鼠标点击不了忧伤,词汇表达不了彷徨。痴痴想,默默望,却只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2023年06月05 350
  • 宋词.元曲经济原因,宋词元曲流行的原因

    中国的小说是被时间孕育、浇灌,在明清时期结出璀璨的果实!从先秦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是小说的孕育期,到魏晋南北朝的志怪故事则是小说的雏形期,再到此后唐代传奇小说的出现,逐渐将短篇小说推向成熟。宋时

    2023年04月11 221
  • 秋季出游诗句,形容愉快出游的诗句

    送走了白露,迎来了秋分。形容愉快出游的诗句,秋分,万物平静,秋色平分,一半温暖,一半清凉。仲秋时节的人、事、物都不自觉放慢了步调,心境也愈发平和。天轻云淡,温风拂面,秋日宛若童话,让人心甘情愿沉浸在秋

    2023年04月22 285
  • 美人诗句,描写女子气质和美貌的诗句

    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中的女子不会因为容颜而消逝,而是一如深谷中的幽兰,亭亭玉立,熠熠生辉。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

    2023年06月01 23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