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名句的诞生
子曰:“君子坦1荡荡2,小人长3戚戚4。”
——述而·七
完全读懂名句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1.坦:平坦。2.荡荡:宽广的样子。3.长:经常。4.戚戚:忧愁的样子。
君子循理而行,所以心地平坦宽广;小人患得患失,所以心里经常忧愁局促。
名句的故事
把握住以下要点,君子志于修身之己道,远小人之道。编辑本段别解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
在周代的封建制度下,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只在时势,君子与小人原本是指一种身份阶级,君子是政治上在位的贵族,小人则是被统治的平民,这是世袭、天生决定且无法改变的。但是孔子把知识带到平民阶层,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受教育的状况,贵族与平民的界线逐渐模糊,于是君子与小人便从身份阶级转化成德行修养的境界。在人人皆可受教育的基础上,要当君子或小人,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在整部《论语》中多次讨论到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与“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大旨相同,都说明了二者在心境与所散发气质上的差异。君子的重心在公不在私,能超越一己之私,循正理而行,气质是安详舒泰的;反观小人,凡事计较一身之所欲,而外在事物有太多不能顺心,所以常陷于忧虑狭隘的心境。
历久弥新说名句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下一句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因《论语》为语录体,故不是连续的语段。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战国]《论语·述而》。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注释。
“坦荡荡”的君子不但懂得欣赏别人,而且向善学习,不起嫉妒之心,宋朝的欧阳修曾说:“君子之于人也,苟有善焉,无所不取。”(《宦者传论》)王安石也提到,君子希望天下人皆入善,所以不会“以不善而废其善”(《中述》)。而小人则反是,苏洵说:“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衡论·远虑》)君子心里想的都是如何成人之美,而小人所想的却是如何干坏事。不管是“外君子而内小人”还是“口有蜜而腹有剑”,他们并不快乐,因为心口不一,而且老是想着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无怪乎只能“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下一句是“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因《论语》为语录体,故不是连续的语段。译文:孔子说:“君子的内心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内心局促,带着烦恼。”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