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已经讲过一期《昭明文选》与《古文观止》,主要是从它们的背景以及收录文章的体裁来看,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昭明文选》是以“骈文”为主,还顺带收录了一些诗词歌赋,并且《昭明文选》比起《古文观止》更具文学性和可读性,今天我们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看《昭明文选》与《古文观止》的收录要求。
文章的传统
在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中,文章必须有好的观点,至少三观正确才能算是好文章。这是由唐朝时期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发展而来,在宋朝的时候又经过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逐渐形成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意思就是说:“文章”就像车,“道”就是车上的货物,文章不能乱写,必须政治正确、思想正确、道德正确。
我们现在的人和别人交往一不顺心,就会迫切地安排上一顶“三观不合”的帽子,以求筛选朋友后达到心安理得的状态,“三观不合”之所以会流行起来,还是因为这种说法对大家都很温和,它不强调谁对谁错,只是大家的想法不同。
所以在宋朝古文运动的时候动不动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气磅礴,一片圣贤气象,这是在之前的朝代所没有的,古人对三观不合的诗句,在之后的年代里也没有。在那个时候文章除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之外,更带有教化和训诫的目的,这种文学传统一直持续到了清朝。
特别是在清朝的时候,思想禁锢非常严密,人们表达内心的渠道基本上都被折断,文章直接沦为了统治者的工具,我们熟悉的《古文观止》就是在清朝编订,他的选文都非常符合政治需求与道德需要。
7、每个人的基因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生活背景,结果导致三观也就不同,当你想去改变别人时,第一步就是要去沟通去交流,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做这些事情,很多时候这一步做好了你就会觉得你之前对他了。
《昭明文选》的选文要求
《昭明文选》诞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梁,那是一个玄学之风盛行的年代,佛道两家思想有着庞大的势力,而儒学则显得势单力薄、微不足道。所以《昭明文选》在选文上,反而没有那么多严苛的要求,首先看重的是文学性,其次才是政治与道德。
在《昭明文选》中充斥着很多三观不正的作品,我们可以赏析一下,例如下面这首: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就是:原来的一个倡家女,这里的倡家女说的是唱戏曲的女性,跟我们后世的理解不一样。这个女人嫁人之后,他的丈夫就出门讨生活去了,很久没有回来,一个人坐在空床上想起了曾经的繁花似锦,不经意间寂寞难耐,有一股想要出轨的冲动。荡子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游子。
白首相知犹按剑。表述两个人,从早相识,生活在一起,但一直到老,仍然彼此防备,各怀异心,为什么,因为三观不合了。
如果今天不小心这首诗出现在了初高中课本上,老师让学生提炼中心思想,能怎么提炼呢?首先这首诗的三观就非常不正确,所谓的不正确也只是我们后来受儒学大染缸浸泡后的不正确,在当时到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更不必去考虑如何“升华”中心思想,第一位的是文学性。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首诗非常符合当时人所钟爱的纯文学艺术,历史上称之为“齐梁”之风,这个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宫体诗”,没有道德内涵没事儿,三观不正确没事儿,要的就是华丽与糜烂,这样才比较有情调。
上联是:三观不合何相从,永远不是一路人。下联是:两意难谐怎互动,自古难成百年业。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作下联。
下一首: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
形容两个人性格不合的诗句最经典的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意思是指酒桌上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还嫌少;两个人说话不。
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这首诗直接告诉说:什么“道”不“道”的,为了发财谋取私利,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根本不要在乎他人。这已经有一点“黑暗丛林”的味道在里面了,让人显得非常龌龊。
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他曾经提到过这两首诗说:“第一首是淫荡的极致;第二首则是卑鄙的巅峰,虽然这两首诗表达的三观非常不正确,但是不得不说写的真好,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感流露出来。”文学作品是非常强调真实情感的,有了真情流露才能够引起共鸣,这种美是文字的形式感带来的,在数千年的文学驯化之下,这种“美”其实并没有消失,反而在压抑后蓬勃爆发,王国维才会如此评价这两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