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俨然成了俗话老生常谈了,但真能做到就好了。往往人们觉得读书挺难的,尤其较古的诗文,确实有时候还要借助工具书,但这不是重点,关键在您怎么想,也就是所谓的心态。您就想我是在欣赏在享受,我读它又不是为了考功名,您心情就轻松了。
人们会觉得还是‘行万里路’更轻松些。放下一切,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且是求之不得呢。其实这么想来与原本古人讲的有不同,而那些背包独自步行旅行者更为贴合。一般的游历不够。
抄没有多大用,除非你想练字,应多读,多思才能提高欣赏水平,诗词创作水平。
陆俨少先生创作《杜甫诗意图》,与他行路读书是分不开的。何况他那时候的那些‘游历’是被生活强加在身上的,就更像古时的诗人们的境况。那么这些创作也就不是表现古诗意那么单纯了。
这是有必要的。读古诗欣赏古诗,能使人心情愉悦,就像懂音乐的人聆听音乐一样,这是一种艺术享受,只有懂艺术的人,才能从中获得快乐,艺术是喜欢艺术的人得到的精神食粮。经常背诵古诗或能信手赋诗一首,可以陶冶性情,提高。
如果注意到同一座山,在不同的诗人那里却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当您再去看那座山时,您的心里感觉会丰富起来的。是由那山到诗人到诗人的人生际遇,最终是您对世事对人生的重新认识。不再是脱口而出:啊!这山好雄伟。
我当初要求买安徒生童话也是这个理由,哎,不过现在看来,没我当初想的那么理直气壮,但你就不同了,唐诗宋词元曲真的是非常非常有用的,而且高考语文也的确是占有一定分值的。所以这个理由告诉你的妈妈,应该会有说服力。
还有诗人作品,还会让我们看到,平凡场景中我们想不到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如我原来讲的人们都忙碌着对周遭见惯的都无感,陆游就写不出这首有情趣带哲理的小诗了。这看似信手拈来的不正是我们该有的素养吗。
四川有个杜处士爱好书画,收藏的画要用百来计算,收藏了一幅名画《斗牛图》,特别喜爱,用玉做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带在身边。一天,展示书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观后拍手说:“这画画的是斗牛!斗牛相对时牛尾巴从来是夹紧的。而画上的。
诗不但提供我们创作的题材。就如西方艺术家以《圣经》为蓝本进行绘画创作,在东方取材佛教经典创造了佛教绘画艺术的辉煌。自古不论中西以文学作品为蓝本创作绘画都是传统,到现代画家们极力想摆脱对文学作品的依赖,尤其在西方更是如此。我倒想说西方画家这么做也还好吧,毕竟他们就那些‘耳熟能详’的了。在中国有几个人把《全唐诗》都读到了。这是说诗能给我们提供题材,而如我上边分析的诗人和他们的诗作给我们的启迪,像不像给我们点亮城市的灯火。如果这么说您觉着太煽惑,那么就说我们是鲜花,那些诗人和他们的诗是我们的粪土吧。
我国古代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之称,也就是相应时期流行的文学体裁,绘画上,唐代有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擅长人物肖像画,比如《天王送子图》、《步辇图》等,宋代流行山水花鸟画了吧,比如宋徽宗,他就很擅长这类。
我会捧起来去嗅他,并巴不得如他们也变成这粪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