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下一句是什么?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此恨绵绵无绝期”。但事实上,“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原诗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而“多情自古空余恨”的下一句,正确版本的则是“好梦由来最易醒”,它出自清代魏秀仁所作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诗》: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
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
不得不说,虽然这两句诗被串场了,但是从意思上来看还是相得益彰的。毕竟古往今来,多情之人用情太深,常常会因情生恨,而这恨往往又没有尽期。
而在原诗中,首联“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的意思则是古往今来,世间不乏多情之人。然而多情之人用情太深,往往也会因情生恨。于是对多情之人来说,人世间的爱情就像一场好梦,很容易就醒了。相信大多数人对于这两句诗的意思,都是有着亲身体会的。既然说到了这首诗,我们便接着往下看一看。
颔联“岂是拈花难解脱,可怜飞絮太飘零”,即不是多情之人易伤春怜花,难以解脱出来,而是多情之人用情太深,会害怕失去后就像飞絮一样随风飘零。很显然,诗人在这里主要是通过“落花”和“飞絮”,进一步描写出首联所说的“好梦由来最易醒”,也就是爱情的缥缈易逝。
“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意思是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作《长恨歌》中的最后一句,全句是这样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颈联“香巢乍结鸳鸯社,新句犹书翡翠屏”,它的意思则是说,不久之前,两个人还像鸳鸯一样恩爱,共同书写着美好的诗句。可是一转眼,翡翠屏上的诗句还在,人却忙着要别离了。诗人并没有在这里说明别离的原因,但是可以想像出,必定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人心已变,自然就要别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话译文: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尾联“不为别离已肠断,泪痕也满旧衫青”,所描写的正是别离的情景。即还没有到别离的那一刻,就已经断肠,泪水也早已经湿透了青衫。诗到这里便结束了,其实总的看来,这首诗最精彩的部分,正是容易被人记错的那两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最后你还知道哪些容易串场而有趣的诗句呢?欢迎大家补充!
其中“自古多情空余恨”出自:清朝诗人魏子安《花月痕》的第一句。“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而“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最后一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