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丝丝凉意透过窗纱在室内轻松游动,感觉是随时要下雨的样子。
只是近段时间似乎下雨的时候都没有伴随着电闪雷鸣。
风雨雷电,其实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可是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形容打雷闪电暴雨的诗句,这些自然现象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就说这雷吧。
可是同样的雷声听在诗人的耳中,却令他们诗兴大发,绝好的素材怎能放弃?
于是有人“卧听春雷第一声”。
这一句出自明代符锡的《宿迁度岁是夕风雨闻雷声·其一》:
书剑频年书远征,乾坤于我未忘情。
怪来风雨寒更尽,卧听春雷第一声。
还有人感觉到这是“隐隐轻鸣启蛰雷”。
这一句出自宋代王之道的《晚憩闻雷》:
湖外山光入座来,水晶宫阙翠屏开。
1.形容“雷电交加大雨相伴的夜晚“的诗句有哪些 1、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出自宋代诗人洪炎的《次韵公实雷雨》 原诗 《次韵公实雷雨》 惊雷势欲拨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
纤纤细落催花雨,隐隐轻鸣启蛰雷。
明代王守仁在《夜宿天池,月下闻雷,次早知山下大雨》中则是听到了隐隐的雷声:
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翻山麓。
晓来却问册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
宋代的陆游听到了“雷声却擘九地出”。
这一句出自他的《雷》:
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
纷纷槁叶木尽脱,蠢蠢蛰户虫争坯。
坚冰积雪一朝尽,风摇天边斗柄回。
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
鱼龙振鳍熟睡醒,桃李一笑韶颜开。
候耕老农喜欲舞,掀泥百草知谁催。
惟嗟妇女不解事,深屋揜耳藏婴孩。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雷 1、【晋傅玄《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2、【晋傅玄《惊雷歌》】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 3、屈原《九歌.山鬼》 雷填填兮雨冥冥, 猿啾啾兮狖夜。
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菑。
无人为报阿香道,时来何至劳卿推。
而敏感的词人的感受则是“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
这句出自宋代赵彦端作品《新荷叶》:
2.描写倾盆大雨,雷电交加的古诗 1,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出自宋代:黄庭坚《清明》 白话文释义:清明佳节时分。
欲暑还凉,如春有意重归。春若归来,任他莺老花飞。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檐声惊醉,起来新绿成围。
回首分携。光风冉冉菲菲。曾几何时,故山疑梦还非。鸣琴再抚,将清恨、都入金徽。永怀桥下,系船溪柳依依。
这篇篇雷声,真可谓声声入耳啊!
唐代张说的《春雨早雷》: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7.描写雷的诗句大全 1、《中夜闻大雷雨》——宋·陆游 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 中原腥膻五十年,上帝震怒初一洗。 黄头女真褫魂魄,面缚军门争请死。 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捷书驰骑奏行宫,近臣上寿天颜。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唐代韦应物的《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一雷惊蛰始”、“江蛰已闻雷”,真的是一声惊雷,万物皆醒,天地之间顿感生机满满!
所以,渡过暗黑的凛冬,那些个蛰伏着的生命,应该是以怎样的心情期待着这春天的第一声雷鸣呢?
来感受一下清代张维屏的《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以下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一句描写打雷的诗句:「雷随白雨变,风递绿林声。」这句诗中的「雷随白雨变」,意为雷声和雨声交替出现,形容了狂风暴雨中雷声的震耳欲聋;「风递绿林声」则形容风声从林间传来,使得整。
应该是有点小急迫吧。
而最动听、最撩人情思的雷雨声则非宋代秦观的《春日》莫属了:
几时待得乌头白,弱水东流更向西。 6.描写打雷、闪电、下雨有关的伤感诗句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