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在古诗词中
经常能读到与鸟儿有关的诗句
然而
不同的意境
鸟儿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
《鸟》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诗意: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的。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如果将下列诗句中
提到的鸟儿
按照同一种类对号入座
您能答对几个
答案揭晓
看看您答对了吗?
“子规声里雨如烟”与“望帝春心托杜鹃”对应;
“隔叶黄鹂空好音”与“花影乱,莺声碎”对应;
“人似秋鸿来有信”与“衡阳雁去无留意”对应。
这些诗句中
分别描写了哪种鸟
又寄托了怎样的感情
往下看
让我们通过诗词
感受鸟儿们传达的情谊
《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话文:谁说这群小鸟儿的生命微不足道?宇宙万物都有血有肉的皮,是一样的生命,没有孰轻孰重的道理。我劝你们不要打枝头上。
黄鹂
杜甫《蜀相》一诗中写到
“隔叶黄鹂空好音”
这句诗中
提到了黄鹂
黄鹂是一种常见的鸟
很多诗句中
都不乏它们的身影
↓ ↓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鹂又名黄莺、仓庚
羽色鲜黄可爱
鸣声清亮婉转
常常出现在歌咏春天的诗里
《诗经·豳风·七月》中
就不乏这样的描写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大雁
苏轼在诗中写到
“人似秋鸿来有信”
“鸿”的本义是大雁
古人相传
鸿雁可以替人传递书信
“雁信”“雁书”
往往代指书信
古时还有这样的讲究
办婚礼时
男孩子要送雁给女孩子
白居易写鸟的诗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其他有关鸟的诗句 1.月出惊山。
因为雁是守信的
子规
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写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放眼望去,原野上葱葱郁郁
稻田里水色倒映着天光
如烟雾般的蒙蒙细雨中
传来一声声清脆的“布谷布谷”
呼唤着人们快快忙碌起来
投入农耕生产
白居易的《鸟》原文和翻译如下:1、原文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2、译文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不足道?它们和人类一样有血有肉。劝你不要追打枝头的小鸟,因为巢中的幼鸟。
子规是布谷鸟的别名
也被称为杜鹃、杜宇
《荆楚岁时记》中
也有这样的记载
“四月也,有鸟名获谷,其名自呼。
农人候此鸟,则犁耙上岸。”
子规在春季播种时鸣叫
农人以此作为时序变化的信号
听到“布谷布谷”的叫声
就要做好犁地、耙田等农活
一些地方则准备插秧了
这些诗词中
也记录了子规催耕的场景
杜甫《洗兵马》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李白《赠从弟冽》
“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
葛长庚《水调歌头》
“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
农人耳中的“快快布谷”
到了诗人那儿
就变成了催人泪下的“不如归去”
柳永在《安公子》中写到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贺铸在《摊破浣溪沙》中写到
“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
子规
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
羁旅在外的游子
总会因其啼鸣勾起思乡之情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离愁别绪本就萦绕在心头
子规的“不如归去”又将乡思唤醒
除了乡愁
诗人们还借此抒发哀愁悲伤的情绪
李白在暮春时节送别好友
子规“替”他唱起哀婉凄切的离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白居易谪居卧病浔阳城
陪伴他的是杜鹃啼血的哀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不同的鸟儿
代表着不同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