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头条上看到一个当年毛泽东送给尼克松的三句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国内外有很多的解。我试着解了一下。
1、桂花飘香,香十里。梧桐引凤,凤栖桐。2、桂花飘香,香十里。百家争鸣,鸣千朝。3、桂花飘香,香十里。历史回响,响万年。4、桂花飘香,香十里。走马观花,花凋零。5、桂花飘香,香十里。金风送爽,爽一秋。
首先,走马观花求下联,这整个句子,是个易经的易。男对女,老对少,静对动,下对上,阴阳相待而立。走马观花就是变动不居,易者变易。
对应当时两国的具体情况。老叟坐凳,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国家,当时的国力是很弱的,就像一个老人坐在凳子上。嫦娥奔月,美国当时已经实现了登月,年轻的国家实力雄厚,年轻气盛。但是万事万物、一切现象都是变动不居的,如浮花雪月。走马有随着时间流逝的意思,观花就是看花开花落。随着世界(时空)的发展,我们怎么知道不会有那么一天,美国如一个腐朽没落的超级帝国坐在那儿垂死挣扎,而中国的嫦娥又飞上了月亮,国力兴盛,蓬勃发展。(马列理论经常用腐朽的、垂死的来形容帝国主义,有老叟的意思。虽然当时是美国实现了登月,但诗中用的嫦娥奔月,又含有中国的意思。)但就是到了那一天,这一切也都是现象,都是变动不居的,都是像浮花雪月一样虚幻,如花开花落一样自然。言外之意也有大家平等平等,既不要恃强凌弱,也不要因弱惧强。
走马观花这四个字就是一个汉语成语,没有下一句。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
结合另外一个场景,尼克松问毛泽东,您最擅长的是什么?毛泽东回答:为人民服务。所以毛泽东三句诗里应该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只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就可以在这样变动不居的现象之上,找到我们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存在的真正意义。
上一句:如果人生是一场走马观花的话,我想我还未闻花名;下一句:如果成功是一次卧薪尝胆的话,我想我还未焚徙薪。ps:原句并无下一句,随接一句不雅勿怪~
前几天在头条上看了一篇文章,解毛泽东的这首诗。看了他那个文章的解以后呢,确实觉得是看不明白吧。总觉得处在那个文字穿琢的那个状态上。后来又在网上搜了搜,反正看了好多贴也都觉得不是太满意。自己想法解了解,就写了这么个东西。
走马观花这四个字就是一个汉语成语,没有下一句。意思是: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粗略地观察一下。出自唐代孟郊的《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
要解毛泽东的这首诗呢,实际上的话呢,咱说这话胆子也挺大的啊,就是得站在诗人的那个角度,站在毛泽东的那个角度,站在毛泽东和尼克松对话的角度,站在中美当时那个历史时期的那个相互关系的那个角度来去看这首诗。毛泽东是伟人啊!革命家,军事战略家,理论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啊,集大成者。他的那个气势、气魄!这首诗的真正的诗眼就是那个“走马观花”这一句。其实可以参照他前些年写的,在这个之前前几年写的一首关于跟苏联关系的那首诗,那首诗里面说苏联是那个什么来着,就是那个“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许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这个试看天地翻覆,就是看天地转换啊。毛泽东的这首三句诗实际上的眼,就是那个“走马观花”,也是个天地翻覆的概念。只是这个对着尼克松,人家来访问的,写的文雅了一点儿。“走马观花”其实就是咱们老百姓那句话“骑驴看唱本,走着瞧”,30年河东,30年河西是吧。所以50年前1972年的时候吧,那时候是咱们中国是老叟坐凳,美国是嫦娥奔月。50年后的今天呢?中国已经是嫦娥奔月啊,美国的话呢,其实是走到这个老叟状态吧,现在他至少是这个老态、疲态是尽露无疑啊。这个要是不救救他,他自己都说自己快不行了。其实你看毛泽东的心胸啊,50年后的今天,他当时就已经说出来了。
意思是:骑着马一边走一边赏花。落下的花朵只能顺着水流飘荡。佛祖只渡有自己有缘的人。走马来观花一句。出自:唐代孟郊《登科后》原文: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译文:往昔的困顿。
刚才少讲了一个角度,站在毛泽东这样一个伟人的角度,站在毛泽东和尼克松对话的这么一个角度,站在中美当时历史关系的角度,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其实是很重要的,就是站在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这么一个关系的角度,这第四点其实也很重要。而这四点,只要你站在这四点这个角度呢,这首诗其实是很清楚很明白的一首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