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文明,中华大地,美轮美奂。身为一个中国人,我无比骄傲自豪。在这个国庆节,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品一品,祖国山河壮美,华夏繁盛之姿!
读古诗,品华夏繁盛之姿
渡荆门送别
唐 |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峨眉山的诗词有:《过中岩渡月出峨眉山》《竹枝曲·峨眉山头月如眉》。峨眉山的诗词有:《游峨眉山·西蜀云山处处奇》《竹枝曲·峨眉山头月如眉》。拼音是:éméishān。注音是:ㄜ_ㄇㄟ_ㄕㄢ。结构是:峨(左右结构)。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江入大荒流”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 |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赏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的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钱塘湖春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
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
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写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描写峨眉山的诗句如下:1、《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游峨眉山纪行·其四》【明】方孝孺 王怜尘土辱凡肌,命入云山茹紫芝。只恐同袍不相识,。
望岳
唐 |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该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峨眉山月歌
唐 |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赏析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次句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望庐山瀑布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峨眉风月犹关念,濯锦莺花已隔生。3、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难匹。4、山行本无雨,空翠湿人衣。5、云拥半岭雪,花吐一溪烟。6、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劳挥手听清音。。
唐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
凉州词二首·其一
唐 |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
滕王阁诗(节选)
唐 |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