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宋】苏轼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
庐山的烟雨,弹琴复长萧的前一句,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都值得去观赏。无缘去一饱眼福则会遗憾终身。终于亲眼看到庐山、浙江的景致,却发现过去的冲动妄念不过如此,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出自《竹里馆 》 王维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 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注释
适合刻在古琴上的诗句还有: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竹里馆》作者: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3、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
浙江潮:指钱塘江潮汐。恨:遗憾。
赏析
” 弹琴复长啸"的上一句是”独坐幽篁里”。此句出自于唐朝诗人王维的《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相伴唯。
就苏轼的庐山诗而言,他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别开生面;他写的西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也独步古今。前者哲理趣味极浓,说明如陷在里面跳不出来,就常被现象迷惑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真相。后者观察景物敏锐而深刻,譬如恰到好处。《观潮》一诗,也是继于以往人生体验,看清自己心随境转、杂念丛生的冲动之后的淡雅,不随着冲动妄念走。从诗的命意看,可以看出诗人对庐山的风景和钱塘江潮慕名已久,常萦于梦寐。似乎如果不能身历庐山之境,一赏烟雨迷濛之奇;如果不能目睹钱塘江潮,一看它万马奔腾,势撼山岳之壮,真是辜负此生,千般遗憾,难以消解。可是后来攀登庐山,出任杭州刺史,饱览了庐山的烟雨,欣赏了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反倒觉得客观的景物究竟是旷世稀有还是平淡无奇,也不过是自己主观意识的驱动。烟雨的聚散飘忽,江潮的自来自去,似乎不再那么激烈澎湃,不过是风幡不动心妄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