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哪首诗,完整唐诗三百首全集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第一次游览庐山。望着飞流直泻、雄伟奇丽的庐山瀑布,李白心潮澎湃,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原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李白第一次游览庐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哪首诗

望着飞流直泻、雄伟奇丽的庐山瀑布,李白心潮澎湃,写下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原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从远处看去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悬挂山前。高崖上飞腾。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别看这首诗只有短短28字,却算得上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许多读者的唐诗启蒙之作,是它。

一提到庐山,人们最先想到的诗歌,也是它。

一转眼,1200余年的时光过去了。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诗。全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翻译: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

1959年庐山会议前夕,毛泽东也第一次登上了庐山。

他立足峰巅,极目远眺,但见庐山雄伟高耸,满目苍翠。

其雄、奇、险、秀,无限风光,一时尽入眼帘。

一首《七律·登庐山》,就此横空出世。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傅抱石《登庐山诗意图》 1965年作

诗前有一段小序: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企业回舍井酒代理加盟当选大品牌舍井白酒加盟免费退换货!舍井酒代理加盟舍井酱酒利润高,免费退换货,上千家门店,一对一扶持,小投资!滞销包退,专业酱酒多年,白酒创业加盟大品牌!白酒加盟更有保障!

诗句开头,便极富动态感。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于长江边,我乘着汽车跃上百回千转的盘山公路。

飞峙,写庐山之突兀凌空般的雄姿;跃上,则写登上庐山这一行人,昂扬豪迈、一往无前的心胸。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有人联系当时国内外现实,把这两句理解为:

冷眼,指冷静冷淡地面对反华势力的叫嚣;热风,则喻指当时如火如荼的大跃进运动。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而在诗词君看来,更愿意不带政治意图地去理解这两句诗。

▲谢稚柳《热风吹雨洒江天》 1964年作

冷眼,冷静理智的眼光。

如“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再如“平生独知命,冷眼看人痴”。

它是冷漠冷淡,是冷静冷清,更是带了几分不屑与孤高的理智与审视。

毛泽东说:

我以冷静理智的眼光面向大洋展望世界,热风吹来了雨丝洒落江天。

脑海中仿佛浮现这样一幅动人画面:

庐山峰巅之上,一位老人腰背挺直,面向长江。

热风拂面,细雨敲肩。

老人的心神,却早已穿山越海,恢弘的世界在他面前如画卷般一一展开。

这是怎样一幅磅礴大气的画面,又是怎样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

诗句一冷一热,冷的是眼光,热的却是心胸。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九派”,指的是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紧接着,诗人借着想象的翅膀,开始放怀驰骋于古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文如下: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意: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

白云横亘在长江中游一带的上空,如黄鹤遨游天宇;东眺三吴,波翻浪涌,江上弥漫着袅袅烟雾。

昔年东晋诗人陶渊明弃官归隐,在家乡浔阳柴桑(隶属江西省九江市)躬耕田园,书写着自己的桃源梦。

而今千年时光悠悠过去,陶渊明不知去了何方天地?

那桃花源里寂寂寥寥,可还能够播种耕田?

水色山光,尽收眼底。古今中外,神驰目极。雄健笔力,昂扬意气。

不同于李白笔下庐山瀑布的潇洒奇丽,毛泽东笔下的庐山,可谓豪迈振奋已极。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毛泽东再登庐山,写下了一首《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毛泽东说:

于苍茫的暮色中,你看那青松挺拔,任凭云雾翻腾,仍旧泰然从容。

仙人洞自然天成,它无限美好的风光,都在险峻的山峰之上。

人呐,要想看到最好的风光,就必要登上最险要的山峰。

要想成为刚劲的青松,就必要不屈不挠,经受住无数的磨难与考验。

时隔两年,庐山还是那样一个庐山,毛泽东诗里的豪迈昂扬,也仍旧一如从前。

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

作为著名的“人文圣山”。

数千年来,关于它的诗句佳篇。

可谓数不胜数。

那么问题来了: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

李白与毛泽东笔下的庐山。

你更喜欢谁的?

或者。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庐山的诗词?

上一篇 2023年05月29 08:19
下一篇 2023年05月31 00:25

相关推荐

  • 早有蜻蜓立上头全诗,早有蜻蜓立在头是什么诗

    夏天夏天悄悄来临,今天复习一首关于夏天的诗。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吉水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

    2023年05月11 262
  • 元曲经典欣赏墙头马上,墙头马上元曲

    元·白朴《双调·得胜乐·红日晚》紅日晚,殘霞在,秋水共長天一色,寒雁兒呀呀的天外,怎生不捎帶個字兒來?巴不得天晚了也,我如今与小姐赴期去来。(下)(正旦同梅香上,云)今日因去后园中看花,墙头见了那生,

    2023年04月21 212
  • 梅兰竹菊的诗句各一首,梅兰竹菊的24首诗

    所谓“飞花令”,是我国古代文人喝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其中的“飞花”一词,梅兰竹菊的24首诗,来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行令的时候,首选诗或词,也可以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能

    2023年04月20 245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下一句,一杯浊酒笑红尘,半盏清茶淡贫生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看到这熟悉的歌词,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脑海中仿佛又浮现出“活佛济公”的样子。世人都知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句话,却鲜有人知后半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

    2023年04月24 260
  •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下一句,柴米油盐酱醋茶顺口溜

    1.“春去秋来又是一个四季秋收冬藏爱意满溢”2.柴米油盐酱醋茶,人间烟火也有趣。4.未曾谋面的也终会相遇,慢慢来吧,慢慢约会吧。5.生活再糟糕也不妨碍自己变得更好6.不要因为小事闷闷不乐,一切都会过去

    2023年04月17 313
  • 有关山茶花的诗句,李清照写茶花的诗词

    冬深岁又残,山茶花开。山茶花从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开放,开放时花团锦簇,红如火白似,花中奇品也。自古以来,李清照写茶花的诗词,一直都深受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郭沫若赞叹“茶花一树早桃红,百朵彤云啸傲

    2023年05月20 281
  • 自在娇莺恰恰啼的上一句,莺恰恰啼前面的诗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菊花开放于秋天九月,乃是自然现象;菊花是植物,自不会因为自己花开而无蜂蝶来采花而生发不公平之感。但是,“青帝”一词虽是春神的别称,但诗人何尝没有暗指人间帝王之意。留连戏

    2023年04月09 287
  • 元曲四大家怎么来的,杂剧四大家和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

    2023年04月19 250
  •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的意思,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全解

    《古诗三首》是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材第六单元第十七课。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2023年05月08 219
  • 树大招风下一句,树大招风下一句接什么

    看一个人是否强大,不能光看他是否有钱,是否有名气,还要看他有没有真正的本领,有没有让自己强起来的资本和坚实基础。有本事的人,讲究的是运筹帷幄,厚积薄发,他修于内而成于外,如同鱼在水里游,而没有忘了水的

    2023年05月20 236
  • 书到用时方恨少全诗,古诗《惜时》

    人的一生,从无后悔,并不容易。古谚说得好,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它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它的秃头了。世上没有后悔药,北宋名相寇凖的《六悔铭》,就是这一难题的预防药。全文虽然只有短短六句话

    2023年04月10 300
  • 关于感动的诗句,形容一个人非常感动的诗句

    成长有时像是一场梦,梦醒了,才发现原来一切真的都回不去了……听到孩子们齐声背诵着当初自己10年前背过的诗词突然流泪了,终于明白,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学生,亦不再是一个可以撒娇逃避的孩子,我是成人了。总有这

    2023年05月01 2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