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雨纷纷,每至此时,点点洒洒的雨水都会浇在我们心上,一颗叫做思念的种子再次生长。
四月烟雨朦胧,美景美色,却总带着点淡淡的悲伤。我们缅怀先人,缅怀那些已远去的至亲家人。
思念之余,我们更多的是学会珍惜眼前事,眼前人。好好活着,才是对先人最好的告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人间四月雨纷纷,淅淅沥沥,淋了眼,也湿了心。
每逢清明,每个人中国人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这首诗了。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年一年的牵挂,糅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变成了时时刻刻的想念。
逝者已逝,惟愿安息;生者如斯,自当珍惜。
有生之年,我们要学会珍惜稍纵即逝的年华,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思念中,带着亲人的希望与愿景,好好的活下去!
《清明后登城眺望》
唐·刘长卿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把握当下,才是对逝者最大的祭奠;活得幸福,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清明清明,心清则明。它不仅是寄托哀思的时节,更是一个放下过去,向往明天的契机。
清明过后,愿你带着对先人的思念,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佳节清明,大自然一片生机,百花盛开。大自然蓬勃的春景与人生的生死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不能逃脱的死亡的命运,无论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无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一个归宿:死亡。
还是活在当下吧,保持自己的操守,做最好的自己。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暮雨中归去,看似萧条,实则是一种弃死向生的象征——暮雨过后必有晴朗的明天。
离开代表死亡的墓地,走向人间烟火处,这才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
清明节缅怀先人的诗句:1、《清明即事》作者: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译文: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会更懂得爱和珍惜。
清明节,愿你所怀之人,不在远远乡;愿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逝去的亲人们,感谢你们,是你们的离去,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入的思考。
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啊!有生之年宜应好好珍惜。
《渡汉江》
1、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出自唐代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于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释义: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在每个游子的心里,都有一个故乡。它是思念的根,更是先人的安息之地。
余光中在《乡愁》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处处焚火纸,家家祭清明。念起孩提时的老屋,母亲做的米酒,遥不可及,潸然泪下。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节,过的不是一个节日,而是一份心底的念想。
怀念亲人,想念故友,他们真的离开了,又像一直在你身边不曾改变。
失去的不能再来,拥有的更要珍惜。
清明缅怀先人的诗句如下:1、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裤册翥《清明日对酒》2、风雨梨花寒食空派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3、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黄孝迈《湘春夜。
祈愿亲人在他方世界,无有病痛、身心安宁,我们时常怀念,就是最好的告慰。
清明,正是哀思故人时。
一壶酒,祭奠过往的追思;一缕香,寄托未来的希望。
祝福亲人们一切安好,祈求我们岁岁平安。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7.缅怀先人的诗句 1、一夜思亲泪,天明又复收。 恐伤慈母意,暗向枕边流。 2、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林清玄曾说:“如果人能快乐的归去,死亡就不能杀人,反而是人杀掉了死亡。”
生死是我们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坦然而快乐地告别。
比起害怕离别,恐惧死亡,不如去面对它,用爱去温暖它,或许这就是清明节最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