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艰辛,古诗词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屈原《离骚》有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此类诗词者,有心人也。语言朴实,无华丽斧凿,以悲悯心写平常事,意图唤起统治阶级对民间疾苦的注意。这样的作者,堪称伟大,当为后世文人楷模。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诗中有画:一叶捕鱼船,在风浪中飘摇起伏,随时可能被风浪吞没。可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美味,并不关心捕鱼者的艰辛和危险。作者范仲淹,也是个苦命人。
两岁丧父,其母贫苦无依,只得抱着他改嫁朱氏。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官后迎母归养,也算老天有眼。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虽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仍然政绩卓著成就突出。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江上渔者》表达了他对贫苦大众的深深同情。
苦辛吟
(唐)于濆
垅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抛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母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诗人生活在社会下层,对当时社会上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矛盾有深刻体会。耕者无食织者无衣,而统治阶级生活奢靡千金买笑,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说尽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遭受剥削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
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二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说尽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却遭受剥削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
民生的诗句有:民生故如此,民生如野鹿。 民生的诗句有:一书生死万民生,民生未足恃。 词性是:名词。 拼音是:mín shēng。 结构是:民(独体结构)生(独体结构)。 注音是:ㄇ一ㄣ_ㄕㄥ。民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
蚕妇
(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这首诗以养蚕妇女的口吻,反应底层人民的命运。没钱用胭脂水粉反而饿得面黄肌瘦,哪知道人世间还有荣华富贵。都说我年复一年养蚕辛苦,为什么身上穿的是苎麻做的粗布衣服呢?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是宋代的养蚕妇女,跟后世唐代的妇女没有区别,都是过的苦日子。“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
蚕妇
(唐)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百花盛开季节,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养蚕,一刻不得闲多么辛苦。假若让村姑也不劳动了去赏花游玩,富贵之家的太太小姐们可都要冻死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这是事实。
陶者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一个终日劳作节衣缩食的老者形象浮现眼前,明明穿着单衣冻得要死,却害怕天气暖和导致炭价降低,宁肯再冷些再冷些。这是多么矛盾,又是多么艰难。
许州西湖
(宋)苏轼
西湖小雨晴,滟滟春渠长。
来従古城角,夜半传新响。
民生疾苦的诗句如下:1、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闻处处鬻男女,割。
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掌。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夭桃弄春色,生意寒犹怏。
惟有落残梅,标格若矜爽。
游人坌已集,挈榼三且两。
醉客卧道傍,扶起尚偃仰。
池台信宏丽,贵与民同赏。
但恐城市欢,不知田野怆。
26.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2.反映民生问题的古诗句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白居易 《观刈麦 》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
颍川七不登,野气长苍莽。
谁知万里客,湖上独长想。
然而作者一路醒来,颍川一带却是连年灾荒,乡村满目荒凉。只怕城里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不知道田间疾苦。作者有感而发,引发有识之士深深思考。
马嵬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唐代天宝十四年,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自都城长安逃亡四川经过马嵬坡时,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并迫使唐玄宗命杨贵妃自缢。出于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白居易作名篇《长恨歌》。
而《石壕吏》中则讲诉了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其中三男两战死老妇急应役的惨痛离别,才是真正的无辜受难。白居易《长恨歌》和杜甫《石壕吏》的背景都是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