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羽译《美妙的瞬间——普希金诗选》封面。 资料图片
谷羽与谢尔盖·托罗普采夫合译的《李白诗读本》封面。 资料图片
我与俄语和诗歌相伴已有60余年光阴。从少年时踏入诗歌殿堂,到研究翻译普希金、蒲宁、巴尔蒙特等俄罗斯诗歌巨匠的作品,我在诗歌翻译的群山间不断攀登,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这些年来,我把重心放在中国诗歌俄译之上,获得莫大快乐。
结缘中国诗歌俄译
“生生不息”的下一句是“宁极深根秋又春”。这句诗出自宋代冯取洽的《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全诗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逄三春仲月,方才破二,百年大齐,恰则平分。立玉。
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我与俄译中国诗歌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一件小事。1988年11月,我到列宁格勒大学进修一年。刚到莫斯科,我与俄罗斯诗人彼得·维克托罗维奇·维根见面,问他读过哪些中国诗人的作品。他想了想回答说:“李白、杜甫。”我又问:“当代诗人呢?”对方愣住了,好半天才说出“艾青”的名字。
我与俄译中国诗歌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一件小事。1988年11月,我到列宁格勒大学进修一年。刚到莫斯科,我与俄罗斯诗人彼得·维克托罗维奇·维根见面,问他读过哪些中国诗人的作品。他想了想回答说:“李白、杜甫。”我又问:“当代诗人呢?”对方愣住了,好半天才说出“艾青”的名字。
“生生不息”下一句是宁极深根秋又春。出自:宋冯取洽 《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解释: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读音:shēng shēng bù xī 出处:《周易·。
这次会面深深触动了我。中国俄语界翻译了不少俄罗斯诗人的作品,但俄罗斯当代诗人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现当代诗歌却所知甚少。在列宁格勒大学进修期间,我有意识地尝试反向译诗——将中国当代诗歌译成俄语并请俄罗斯诗人朋友加工润色。随后,译诗在当地报纸上接连发表。
合译赋予诗歌新生
一首诗诞生后,即获得独立生命,它的生存与流传则依靠读者。诗歌经过翻译,被不同国家的读者接受、喜爱,正如破茧成蝶: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必然有所失去,失去的首先是语言外壳,和原有的声调。经过翻译,汉语的四声不复存在,但诗中的节奏和意象在另一种语言中再次呈现,令诗歌获得崭新的生命。
一首好诗,首先感动国外汉学家,他们通过翻译赋予它新的生命,让它展翅飞向远方的读者,飞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宋代朱熹有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的传播与交往也如生生不息的活水,流进来,流出去,让世界诗坛多姿多彩,让读者的生活充满感动和喜悦。
生生不息下一句是宁极深根秋又春。“生生不息,宁极深根秋又春”这一句诗词出自冯取洽的《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生生不息的下一句及原文 《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冯取洽 禀气之中,具圣之和,生逢令辰。
与诗为伴六十余载
回首与诗相伴的60多年,我时时记得那些领我进门的前辈名家,他们的引导和鼓励至今历历在目。大学时期的俄罗斯文学选读课老师曹中德先生让我得以领略俄罗斯诗歌的美妙音响和真挚情感,并开始尝试译诗。系主任李霁野先生告诉我,文学翻译难,诗歌翻译更难。译诗需要精益求精,反复琢磨,一要对得起作者,二要对得起读者。李老的叮嘱,我一直牢记在心。毕业后,我结识了高莽先生,他主编《苏联当代诗选》《苏联女诗人抒情诗选》《普希金抒情诗全集》,都给了我翻译诗歌的实践机遇。我翻译的第一本诗集《一切始于爱情: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诗选》,序言也出自他手。
1、“生生不息”下一句是宁极深根秋又春。 2、出自:宋冯取洽 《沁园春·二月二日寿玉林》。 3、解释:生生:中国哲学术语,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 4、读音:shēng shēng bù xī。 。
回顾这些年来走过的路,我终于找到了俄语和最初渴望报考的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之间的衔接点,并把两者结合了起来。外语是工具,文学是专业,诗歌是最爱。如今,我还在坚持读诗、译诗、讲诗,我始终坚信真正的译家不重声名,甘愿当架桥铺路工,陪外国作家“过桥”,伴读者“出国远行”。译者辛勤劳作求的是桥宽路平,也从诗歌中感受到美好和充实。
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3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