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突获噩耗,老校长杨叔子院士驾鹤西去。喻园震惊,举国同悲。
叔子校长是我敬佩的教育家。我在武汉大学工作时,就知道他的事迹,读过他的诗文。2006年,我应培根校长的邀请,调到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在新的岗位上,我第一个拜访的领导,就是叔子院士。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在南三楼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办公室接见了我,非常热情。知道我来自武汉大学时,先生兴奋地握住我的手说:“欢迎欢迎,我们是校友啊!”“你到新闻学院非常好!新闻学院与我有着别样的关系!”接着,他侃侃而谈,“新闻学院是我的领导”。我有些不解,先生解释说:“我做校长时,新闻学院吴廷俊教授夫人万老师是我的秘书;现在做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曹老师又是新闻学院孙发友教授的夫人。所以啊,一直是新闻学院在领导我,支持我”。说罢,先生哈哈大笑,这种真诚的近乎顽皮的笑脸,至今刻印在我的记忆里。
从此,我经常拜访叔子校长。他担任最后一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我也兼任了学术委员会委员,直接在他的手下工作,见到他的机会更多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时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譬如,请他给学生讲座,按规定要安排一点劳务费,但他坚决不收。秘书曹老师说,这是叔子校长的一贯原则,无论何时何地,所有演说讲座,都不收取演讲费、出场费。不仅不收费,他还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捐出来作为学生奖学金。叔子校长对人文素质教育情有独钟,而且深有研究,看的什么填词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也是十分关心。
从此,我经常拜访叔子校长。他担任最后一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时,我也兼任了学术委员会委员,直接在他的手下工作,见到他的机会更多了。在我的印象中,他总是有求必应,有时让我感到很不好意思。譬如,请他给学生讲座,按规定要安排一点劳务费,但他坚决不收。秘书曹老师说,这是叔子校长的一贯原则,无论何时何地,所有演说讲座,都不收取演讲费、出场费。不仅不收费,他还把自己获得的各种奖金捐出来作为学生奖学金。叔子校长对人文素质教育情有独钟,而且深有研究,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也是十分关心。
壮丽的诗篇 光辉的诗篇 青春的诗篇 神圣的诗篇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正式成立时,叔子校长与时任校长的周济院士为新闻学院剪彩。他对新闻传播学科寄予厚望,希望新闻传播学科能够探索出一条以工科、医科为主体的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路。记得在第四轮国家一级学科评估结果公布出来后,我去拜访他时,叔子校长显得很兴奋。一打开话匣就说,“你们新闻学院干得好啊!这次新闻传播学科能够进入A档,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并列全国前三,真是了不起!”他接着问,“你认为新闻传播学科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吗?”我回答,空间自然有,但是更需要时间夯实基础。先生肯定我的说法,语重心长地说,“学科建设不能‘放卫星’,要扎扎实实地做,现在起点高了,建设发展起来难度更大,这与经济建设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深以为然。
那是2013年国庆节后,新闻学院刚刚成功地举办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教育30年庆典,欢庆的气氛还没有消散,学院师生还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我也是如此。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教育到了而立之年,成就斐然。一大批杰出的学生校友成为业内翘楚,新闻学院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也异军突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俨然成为新闻学术界、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作为院长,我深感自豪和骄傲。
1. 填诗句(各三句)、填词语(四字+6个)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不只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2、燕子楼中霜月夜,。
当年春节后,我像往常一样,准备给叔子校长拜年。突然想起了这首不成熟的诗作。叔子先生不就是现成的老师吗?我早就知道,校长5岁开始就熟读《论语》《诗经》,属于童子功,国学根底深厚,我等晚辈难以望其项背,是一般人找不到见不着的大师级存在啊!
于是我带着打印的史稿,到了校长的家中。校长拿到这首诗时,立即念了起来,抑扬顿挫。“喻家山麓,东湖水滨;乔木参天,人杰地灵。……秉中持正,求新博闻。”念着念着,先生轻轻地拍着桌子说,“好啊,秉中持正,求新博闻。好!这是对新闻人最高的要求。”接着,校长又说:“这首诗写得不错,只是韵律平仄方面还不够妥帖。把稿子放这里,我仔细看看再给你。”校长说得很准,我确实没有专门学习过诗词格律,所以有感而发时,难免出现这方面的问题。
诗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亦作"诗_"。2.诗的稿子_诗作。3.诗集的专称。如宋陆游《剑南诗_》_清魏源《清夜斋诗_》。二、引证解释⒈见“诗稿。
接着,叔子校长便以商量的语气,一一讲解起来。“我改了几个地方,不一定对。主要是平仄问题,个别字词,我建议调整一下。” “大学之道,唯德是尊,唯德是尊建议改为‘善止德明’。”“经世文章,振聋发聩,振聋发聩建议改为‘鉴古察今’”。“与时俱进,匡扶社稷,建议把匡扶社稷调到与时俱进之前”。校长的指点,非常到位,这样一改,表意更加深刻、精准,也能押韵。真是醍醐灌顶啊!
最后叔子校长用手指着最末一行说:“‘山水共鉴’,也可用‘天地共鉴’,用‘山水’可与第一、二句相呼应,用‘天地’呢,气魄更大。”到底是校长的境界,明确比较了两者的优劣,我稍作了些思考说,“学生赞同先生的见解,用‘天地’更有气势”。先生看上去很兴奋,他鼓励我说:“张昆你的基础很好,国学基础扎实,以后希望能够更多地读到你的大作”。
这次拜访,给了我太多的收获。我不仅在叔子校长的亲自指点下将这首不成熟的《传之魂》修改完善,而且还真正零距离地领略了大师的风采。当时我内心产生了跟校长学习古诗词的冲动。但是,校长的时间那么的宝贵,我们怎么能够忍心过分地打搅,这种愿望最终变成了奢望。
如今,叔子校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没有机会当面向他讨教诗词了。我真后悔没有能够跟他多学一些诗词基本功。让校长失望了。
你好,华美的诗篇,壮丽的诗篇,光辉的诗篇,青春的诗篇,神圣的诗篇,不朽的诗篇,脍炙人口的诗篇,感人肺腑的诗篇,祝你愉快!
现抄录经叔子校长修改定稿的《传之魂》全文,以表达我的哀思:
喻家山麓,东湖水滨;乔木参天,人杰地灵。学子问津,切磋争鸣;楚才砥柱,于斯为盛。大学之道,善止德明;矢志弘毅,木铎金声。春秋大义,昭彰群伦;天听民听,至真至诚。经世文章,鉴古察今;闯关越险,拨乱反正。迁固风流,铁笔垂勋;术精思锐,求微索隐。匡扶社稷,与时俱进;秉中持正,求新博闻。穿云破雾,洞照万仞;天地共鉴,斯为传魂。
稿签门上 [gǎo qiān mén shàng]旧衙门里的签押人员。学言诗稿[xué yán shī gǎo]元吴当撰。几易其稿[jǐ yì qí gǎo]易:这里指更改,改变。几易其稿:稿子修改了好多次。
叔子校长一路走好,愿先生在天国安息!
图为杨叔子院士修改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