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汉宫传蜡烛的下一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讽刺了什么

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连带着清明这个节气也成为24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节气了!​其实,还有一首唐诗,记录了古代的一个节日,诗写成后,日暮汉宫传蜡烛讽刺了什么,皇帝爱得不得了,当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

杜牧的《清明》诗家喻户晓,连带着清明这个节气也成为24节气中最广为人知的节气了!

其实,还有一首唐诗,记录了古代的一个节日,诗写成后,日暮汉宫传蜡烛讽刺了什么,皇帝爱得不得了,当即提拔了坐“冷板凳”的诗人。可谓是一首诗改变了命运。

这就是唐代诗人韩翃的诗作《寒食》。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是古代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此诗写寒食这一天,京中景象、宫廷景象。

寒食本是一个清冷的节日,可韩翃写的《寒食》诗却让他迎来了暮年的曙光。

据说,唐德宗读到这首诗后,非常喜欢。

2、 诗词原文是,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 这是一首讽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

在此之前,皇帝一直缺乏起草文告、命令的人,中书省两次提名人选,皇帝都没有批。

再请示的时候,皇帝说:让韩翃来做吧!

当时有一个和韩翃同名同姓的人,担任江淮刺史。宰相请示说:有两个韩翃,不知是哪一个?

唐德宗说: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二、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此时的韩翃,并不知道,因为这首《寒食》诗,他的人生重燃希望。

韩翃少年便有才华,35岁考中进士,侯希逸镇守青淄时,韩翃在他手下当从事。后来被罢官,闲居十年。

试想,此时的韩翃,已是暮年,人生可能就这样,担任一个不痛不痒的官职,就走到尽头了。

可没想到一首《寒食》诗让他受到唐德宗的赏识,韩翃以驾部郎中升任为知制诰,后来,在中书舍人的职位上终老了。

日暮汉宫传蜡烛出自《寒食》。《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当时,不仅是唐德宗,这首《寒食》诗还倍受当时士人的喜爱,传唱不绝。

从皇帝到士人,都喜爱这首诗,到底这首《寒食》诗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为它点赞叫好呢?

我们再来细读这首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的下一句

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轻烟散入五侯家”正是这种寒食皇家制度的写照。

有人说,此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我想,这可能就是唐德宗和士人钟爱此诗的原因之一吧。

用艺术成就上来看,这首诗到底好在哪里呢?

该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两点:一是思绪绵密,结构严谨。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二是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

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装叠得妙。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这些专业的评论我们可能看不大懂,但是,隐娘觉得这首《寒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清新自然。

李白曾称赞友人的文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文章不须太雕琢,质朴清新就好。

这首《寒食》诗用语浅易却含意深刻,没有大历诗人普遍的重雕琢而无内容的毛病,而这也是此诗备受后世赞誉的原因吧!

上一篇 2023年05月14 01:36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04:01

相关推荐

  • 形容难过的诗句,表达伤心难过的诗词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醉后不知天在

    2023年05月15 259
  • 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下一句,谁道人生无在少下两句

    苏东坡的一生,走过山川湖海,见过大漠孤烟,笑过王侯将相,尝过苦乐悲欢。谁道人生无在少下两句,林语堂曾说:“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所以

    2023年04月22 278
  •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有哪些,1~6年级一等奖清明节手抄报

    1.今日,清明!2.2023年4月5日9时13分,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杜牧《清明》释义: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

    2023年04月22 230
  • 少年易老学难成的下一句,少年亦老学难成的下一句是啥

    今天,北京市高三年级开始返校学习啦!此前,全国多地高三学生已经开学复课。在这里,小编送给你们一些经典诗词,愿你不负时光,收获精彩人生。《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

    2023年04月16 227
  • 诗句中的成语,古诗里的四字成语

    青梅竹马出处:唐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古诗里的四字成语,▼释义: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2023年06月06 228
  • 一去不复返的诗句,形容人一去不回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形容人一去不回的诗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

    2023年05月25 257
  • 有关清明节的诗句古诗,清明节的经典古诗

    史上最著名的清明诗词,出自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中国人过清明节的传统古已有之,清明节,既是节气,也是节日,既是祭祀的日子,也是郊游的日子。古人的心情,透

    2023年05月09 305
  • 含有比喻的诗句,含有比喻的诗句100个

    &34;,含有比喻的诗句100个,古诗词中有很多常见的意象,这些意象极美,表达着灵动的中国式美学,承载着中国人雅致的情感审美,是一种独特而高雅的中国符号。尤其是下面10个,意象本身,就已经如诗如画。1

    2023年05月01 308
  • 元杂剧及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和元杂剧四大家是一样吗

    元曲四大家是谁?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

    2023年04月11 279
  • 求学的诗句

    小学时,学到苏轼的《题西林壁》,印象非常深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哲理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其中的名句。少时懵懵懂懂,有一些体会,

    2023年06月01 254
  • 带悦的诗句,诗经带悦字的优美诗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1、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3、山有

    2023年05月10 224
  • 一半儿元曲吟唱,元曲一半儿

    一半儿文/赵春凤一半儿,是元曲的一个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用于剧曲和散曲小令。元代关汉卿、白朴等都曾经以“一半儿”为曲牌写过元曲。我最喜欢元代胡祗遹的这首散曲。鸦翎般水鬓似刀裁,水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

    2023年04月17 246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