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特点就是所谓“文备众体”,即虽然是叙事为主,却始终难以摆脱从《诗经》、“楚辞”以来的漫长的诗歌传统的影响,写着故事,中间忽而就来那么一两篇的诗词曲赋这样的诗歌作品。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小说能够摆脱。大家最熟悉的大概要数《红楼梦》开篇那首“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或者《三国演义》开篇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或者《水浒传》里头黑三郎宋江喝醉了酒在浔阳楼题的反诗。这些诗词要么抒发创作者的立场,要么展现小说人物的志向风采,要么暗示作品主题,或者提示故事的发展走向。写得好的不少,那种例行公事的敷衍的作品也比比皆是。
《金瓶梅》是古典小说代表作,自然也有不少诗词。不过,由于《金瓶梅》又有“词话本”和“说散本”的区别,比较起来,作为小说,“说散本”在情节紧促度和语言文字等等方面要胜出一筹,但从诗词的角度,“词话本”恰恰保留了大量的诗词韵文,给对小说中的诗词感兴趣的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之前是“引首”,在这里就出现了四首《行香子》和四首《鹧鸪天》共八首词。四首《鹧鸪天》分别是“酒”“色”“财”“气”,和《金瓶梅》在大众心中那充分展示人的欲望和堕落的内容正相对应,也是明清小说诗词常常谈及的陈辞滥调。有趣的是那四首《行香子》,其内容如下:
一
阆苑瀛洲,金谷陵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莫也风流。也宜春,也宜夏,金莲台上见如来的诗句,也宜秋。酒熟堪酯,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阆苑瀛洲,金谷陵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莫也风流。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酒熟堪酯,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莫怨金莲杏出墙,女为悦己理红妆。飞蛾扑火尤凄美,孰可遭逢有义郎?3 叹金莲 幽兰 美女可风流 爱情该自由 杀人不可取 美女变祸头!4 金莲 文/苗 自古红颜多薄命,黄花垂落似愁眉 金莲容貌犹堪韵 赋胄风云鸣风雷 5 。
二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忾楂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峰,绿水边傍。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日用家常,竹几藤床。靠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烹茶,热烘盏,浅烧汤。
三
水竹之居,吾爱吾庐。石磷磷床砌阶除。轩窗随意,小巧规模。却也清幽,也潇洒,也宽舒。懒散无拘,此等何如?倚阑干临水观鱼。风花雪月,赢得工夫。好炷心香,说些话,读些书。
形容潘金莲的词语 比较常见的有: 男欢女爱 一见钟情 一见倾心 红杏出墙 蜂狂蝶乱 乱蝶狂蜂 蜂迷蝶猜
四
这四首词大体按四季时节编排,内容总不离世外茅舍中隐居的高人悠游自在的生活。这种生活远离阆苑瀛洲金谷陵楼的富贵,但无荣无辱无忧,精神放松,随心自在,“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想睡就睡,想唱就唱,完全摆脱了他人凝视打量的眼光,更不需要与人勾心斗角。同时,四季有野花铺地,有绿水围绕,有红叶铺阶,有风花雪月自在观赏,有松竹梅陪伴,大自然的美景更让人流连忘返。
3、金莲容貌更堪题,笑蹙春山八字眉。若遇风流清子弟,等闲云雨便偷期。
原因无他,只因为这四首词所展示的精神旨趣正和《金瓶梅》在大众心目中那难以摆脱的浓烈的欲望色彩反差太大了。《金瓶梅》是什么书?一说起这个,就是没有读过原书几页的人第一印象大约就会想到有关潘金莲、西门庆的许多传言,更有该书许多年来被视作淫书而带来的神秘传言。
西门庆贪恋李桂姐,竟在几眼半个月不回家,让潘金莲寂寞难耐,便故技重施,写了一首《落梅风》,仍旧让玳安送信。且看这首诗写得如何:黄昏想,白日思,盼杀人多情不至。因他为他憔悴死,可怜也绣衾独自!灯将残,人。
那么,这几首出现在这里,究竟是想表达什么呢?是一种无意义的行为吗?这个说法大家大约不太认同。是想要以这种与小说内容的绝对反差而想对读者提示某些东西吗?看小说后面内容的描写,往往带着一种无情的冷静客观,好像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说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