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23时32分,迎来白露节气。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伴随着阵阵凉风,已经到了白露节气。
两千多年前,《诗经》就有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不过,这里“白露为霜”的霜,并非霜降的“霜”,杜甫笔下的月是故乡明上一句,而是指清晨的露水因气温骤降而变白的意思。此时,时序开始进入秋天,冷空气分批南下,人们常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秋意渐浓,物华将尽,大雁以“一字阵”或“人字阵”南飞避寒,常常令人“夜闻归雁生乡思”。难怪杜甫有诗云:
“月是故乡明”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其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诗《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到处都是硝烟战火,百姓颠沛流离,杜甫与自己的弟弟们也分散到了各地。他心中担忧,却只能在月夜下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白露三候
一候
鸿雁来
鸿雁是古代物候观测史上重要生物标识。白露时节,鸿雁自漠北而来,飞回过冬之地。
二候
【作者】杜甫 【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
玄鸟归
三候
群鸟养羞
《礼记》曰:“羞者,所养之食。”这个时节,百鸟也要储备食物准备过冬了。
白露习俗
白露吃白
吃龙眼:白露时节恰逢龙眼佳期,福州人这时必吃龙眼。
“月是故乡明”的前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出处:《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全文: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
吃“十样白”:在浙江苍南、平阳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带白字的草药)”,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
白露茶酒
月是故乡明的上一句是露从今夜白。原诗如下: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的更鼓。
白露不露
“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天凉了,万望珍重,勿忘添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
白露,名字很美,时节更美。
也祝你在愈浓的秋意里,把生活过成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