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黑云遮雾未遮山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林语堂曾说:黑云遮雾未遮山,“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次次被逼到命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林语堂曾说:

黑云遮雾未遮山,“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受尽磨难,他曾一次次被逼到命运的绝境处。

但面对扑面的风雨,他毫不沮丧;想到未卜的前路,也没有一丝焦虑。

他总能在最低的人生境遇中,活出最高的境界。

如果此时,你正为生活而感到焦躁彷徨,不妨读一读苏轼这6首诗词。

当你诵读两三遍后,相信一切内耗和不安,都能得到治愈和平息。

关于聚散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作者: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鉴赏 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嘉佑六年冬天,苏轼被朝廷催赶着上任凤翔府签判。

无奈之下,他只好辞别弟弟苏辙。

兄弟俩朝夕相处了二十多年,第一次分手,苏辙一口气送行了两百里才肯离去。

苏轼心中很是失落,本以为考中进士就能与家人常聚不散,可结果还是各奔东西。

在路过渑池时,外面飘起了鹅毛大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词句注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

第二天一早,他看见雪地上留有许多鸿鹄的爪印,却没有见到一只鸿鹄。

这一刻,他忽然明白:飞鸟在这片雪地上停留只是偶然,下一刻又不知飞往何处。

人生如鸟,谁也不能料定自己的前路在何方,聚散离合皆为常事。

看开之后,苏轼内心的郁闷,顷刻而散。

古话说,世间万物,冥冥之中自有定数,非人愿所能为之。

有些人,该走的时候,你怎么也留不住;

有些东西,要失去的时候,你费尽全力仍无法挽回。

面对这无常世事,很多人为此沮丧、痛苦。

但因缘聚散本是平常事,岁月从不会优待任何一个人。

正如《牡丹亭》中所说,风无定,人无常。

既然看不到人生的下一站,那就好好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物。

既然无法改变命运,不如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关于困境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熙宁二年,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

朝廷上下,新党旧党纷争不断,各路官员互相倾轧,人人自危。

为了百姓的生计,苏轼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试图减轻百姓的负担。

然而他的谏言却触怒了新党。

两年间,他几次三番受人弹劾陷害。

苏轼迫不得已,只好自请出京,担任杭州通判。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是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是: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

刚到杭州的时候,他整日唉声叹气,十分担忧自己的仕途。

黑暗残酷的党争,就仿佛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一个午后,他登上望湖楼欣赏美景,骤然间黑云压城,暴雨突至。

正当他觉得扫兴之时,一阵狂风卷过,瞬时云销雨霁,天空一碧如洗,万物一新。

苏轼见此美景,心情大好,心头的阴霾也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人生的很多遭遇,不正像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吗?

可不管风雨来得再急再大,总有过去的时刻。

此后,苏轼全心投入政务,修水利,建堤坝,赢得了杭州百姓们的爱戴。

生活就是如此,它总是伴随着悲伤、磨难和痛苦,隔三差五就给人“快要撑不住”的错觉。

但这些所谓的困境,却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最后隐入尘烟。

就像《人间失格》所说:

在所谓的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

身处低谷,过多的忧虑只是在消耗心力,以至于自己无从招架生活的暴风雨。

与其一个人自怨自艾,在逆境中渐渐消沉。

不如立即行动起来,积蓄力量,学会为自己撑伞。

关于过往

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熙宁七年秋,苏轼从杭州调任为密州太守。

相比于风景秀美,人文荟萃的杭州,密州景色单调,盗贼横生。

他的心中很是苦闷,整日茶饭不思,郁郁寡欢。

每至深夜,他便想起在西湖苏堤上,与文人好友们吟诗作画的场景,心情更为郁闷。

直到有一次家人劝他:杭州再美,都已是过去之事,为什么不能开心点?

他这才意识到,对过往的耿耿于怀,已然阻碍了他对新生活的体验。

熙宁八年的春天,苏轼登上了重新修筑的超然台。

他看到满城的春花开得明媚动人,千家万户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

他被眼前美景深深吸引,内心也逐渐开阔澄明。

后来他一扫往日阴郁,开始融入粗犷的密州生活。

他与同事平冈围猎,和朋友酒肆豪饮,过得自在而洒脱。

人生就是一张脚步向前,步履不停的单程票。

那些路过的风景,走过的路,终是无法重来。

面对过往的美好,太多的留恋只会成为一种羁绊。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

正如弘一法师所说,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逝者不可追,来者犹可待。

把生活当本书,唯有翻过这一页,才能开启新的篇章。

关于心态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元丰三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彻底沦为一名不入流小吏。

微薄的俸禄,根本无法支撑他的正常生活。

他喜欢吃羊肉,就只能赶到晌午去捡别人不吃的羊脊骨。

没有粥米果腹,他就亲自在郊野开荒种粮。

远道的好友前来探望,看他这番境地,心中苦涩不堪。

他却乐呵呵地邀请他们品尝自己现烤的羊脊骨。

饭后,苏轼听说黄州城外的沙湖土地肥沃,就邀请朋友们一同前去相田。

没想到中途突遇大雨,同伴纷纷狼狈躲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翻墨”比作乌云,形象逼真。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

只有苏轼不以为意,他拿着竹杖,穿着草鞋,泰然自若,迎雨而行。

想起罗曼·罗兰的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文: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 ,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苏轼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驰骋纵横,我行我素;

在坎坷的仕途中,他依旧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你仔细看看,生活中有人垂头丧气,不过是挨了上司的一顿训斥;

也有人住着租来的陋室,吃着泡面,依旧喜笑颜开。

就如仓央嘉措所说:“人生是场修行,苦乐全在心境。”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不为外物所困扰,守得一颗淡然之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是过好这一生的秘诀。

关于遗憾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下一句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元丰五年,这是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

他已经46岁了,在宋人看来,已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

他的身体不好,尤其是左臂更是疼痛难忍。

一位名医好友听闻,亲自赶往黄州,邀请他一同前往蕲水县治疗臂痛。

病好之后,苏轼看着自己日渐年迈的身体,觉得此生就此潦草而过了,心中十分遗憾。

于是好友便携他,一同前往城外的清泉寺游玩。

看着寺中自东向西流的怪异溪水,他豁然开朗: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此前的颓丧情绪,一扫而尽。

返回黄州后,他积极工作,一年以后,便收到调令,重返朝廷。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苏轼这般幡然醒悟的时刻。

后悔曾经没有好好读书学习,悔恨自己当初入错了行业。

可一说到付诸行动,他们就立马失落地摇摇头,“太晚了”“来不及了”。

但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一条训言就说:

“一般觉得自己已经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人生,从来不惧努力太迟。

你与其在一次次醒悟与懊悔中来回折磨自己,不如立马行动起来。

只要开始,永远都不会晚。

关于格局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元丰七年,苏轼终于结束了他的黄州生活,奉调汝州。

在路过九江时,他游览庐山。

他突然发现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自有另一种美景。

于是,心有感触,题下此诗。

生活中很多时候就是如此,所得非所见,所见非所感,所感非事实。

远离了权力中心的京都,苏轼的文韬武略看似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却在江南一隅的杭州,颁布政令,建堤修渠,亲力亲为造福百姓。

乌台诗案,百日牢狱,被贬黄州,种种不公看似带给了苏轼无尽苦痛。

同时,也彻底释放了他的洒脱与豪放,助他写下一篇篇流传千古的诗章。

钱钟书曾说:

换个角度看世界,会收获不同的东西,世界也因此以另一个面貌展示在你面前。

位置不同,所见风景也截然不同。

生活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一些不能理解的事,遭到不公正的对待。

怨恨与牢骚,只会把自己拖入负面情绪的漩涡,越陷越深。

可当你放大格局,换个位置观察,也许烦恼就会消失不见。

生命中所遭受的挫折,不会将你击倒,只是助你磨炼己身,担起更大的责任。

他人对你的指责与批评,也许不是存心刁难,而是对你寄予厚望,帮你打磨自己。

你终会明白,那些所谓的烦恼,不过是一叶障目给自己带来的一片阴影。

黑云翻墨未遮山,下一句是:白雨跳珠乱入船。意思: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只需稍稍变换下位置,格局大一点,眼前便是绿水青山,阳光与鲜花。▽

作家祝勇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你在生活中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可能与他的人生境遇共鸣。

这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你一蹶不振的低谷期;

也可能是久别重逢又别离,令人失落伤感的刹那间。

可无论在何种处境,苏轼总会告诉你别丧气,不着急,看开点。

拥有一个好心态,就足以抵御世间的一切苦难与烦恼。

苏轼的诗词是生活的投射,更暗藏着他的人生指南。

当你思虑过多,持续内耗的时候,不妨读读苏轼这6首诗词,助你缓解焦虑,消解迷茫。

上一篇 2023年04月13 18:26
下一篇 2023年04月19 08:26

相关推荐

  • 谁家玉笛暗飞声下一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全诗意思

    ▲关注,让诗歌点亮生活译典2021.3.24第380期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选自教育部组织编写,谁家玉笛暗飞声全诗意思,温儒敏总主编《义务教育

    2023年05月10 260
  • 元曲在元朝时为什么会兴起,元朝为什么会出现元曲

    本文系作者海外科技风云的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杂剧”这概念自唐代以来即有之,宋、元、明三朝都在使用,但其内涵则因时代而异。不仅如此,在前人的使用中,“杂剧”与“院本”、“传奇”等也往往有说不清理

    2023年04月13 234
  • 聊斋志异属于元曲吗,聊斋志异属于什么类别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在明清几乎遍地都是,虽然精品不多,但也不是没有,聊斋志异属于什么类别,如古典“四大名著”。众所周知,我国“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

    2023年04月14 297
  • 描写送别的诗句古诗,送别友人的诗句古诗

    世间有聚就有散,聚的时候,固然是欢乐的,可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感伤。欧阳修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这是人生常态。可诗词君还是喜欢李白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要分别了,就让我们饮中杯中的酒,最

    2023年05月24 247
  • 写背景的元曲,马致远写的元曲

    元曲的诞生背景:元曲的兴起对于我国民族诗歌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元曲一出现就同其他艺术之花一样,立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仅是文人咏志抒怀得心应手的工具,而且为反映元代社会生

    2023年04月21 287
  • 写柳絮的诗句,三月柳絮纷飞的诗词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杨花,即为柳絮。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杨花的轻柔多情,使得自己成为古往今来情愫满怀的迁客骚人、浪迹天涯的异乡游子们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

    2023年04月30 218
  • 关于祖国的诗句古诗,爱祖国的古诗10首

    中国人一直有家国的观念。爱家、爱国。心存家国,立身立德。一百句爱国诗词。哪一句打动你了?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高蟾《金陵晚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23年06月05 231
  • 写思念亲人的诗句,忆亲人的诗句

    平安,简简单单的祝福却是最深的挂念最深情的关切,不过“平安”二字关于思念亲人的诗句大全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四万万人齐下泪,

    2023年04月19 264
  • 柳诗句,柳诗句古诗

    《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

    2023年05月19 254
  • 形容意志坚定的诗句,表示有意志坚韧的诗句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意: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没有小步的积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引申开来,就是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畏艰难,不怕

    2023年04月23 232
  • 意境的诗句,令人惊艳的古风诗句

    有一首歌曾这样唱道:有些人不知道哪里好,但就是谁也替代不了。隐娘想说,有些诗词,虽然说不上哪里好,但就是觉得妙。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诗人塑造的优美的意境打动了读者。50句意境超美的诗词,读出来,心都要

    2023年05月24 241
  • 水到渠成的上一句,水到渠成下一句顺口溜

    一唱雄鸡天下白。从沉睡中苏醒的东方大国重新抖擞,预示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源远流长的泱泱古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新纪元之新,不仅在于国号之新、起点之

    2023年05月18 257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