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邪淫者:男人嘛,戒什么色?还不趁着年轻多找几个女人,过了年龄再想折腾也有心无力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以前我对这句话没什么感触,好像是出自珠帘绣的《醉西施》,也有说是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戏曲类作品。究竟是谁写的我们不管,可让我费解的是,人家古人作曲明明是有批判性的,这在后人看来咋还被引以为荣了呢?
什么意思?你比如说,我也委婉的写了首词说“色欲猛如虎”。有些邪淫者就听去了,还兴奋的到处炫耀说:哇,哇,原来我是厉害的大猛虎,我是老虎我骄傲!
你以为这是夸你呢?
人家古代作者是想通过作曲来揭示一些人性或是社会弊端,让君臣百姓透过故事了解色欲的影响,以作警示。例如,有多少英雄豪杰为色所迷,受过怎样的教训?有些朋友可好,不仅没理解作者的意思,反而断章取义,引以为荣了。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被吃也风流吗?
当然,不要完全误会公螳螂,人家可能不只为了色欲,更是为了繁衍后代,甘愿冒险。这和我们的邪淫行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戒色并不反对正常夫妻关系,或者说即使是公螳螂的冒险交配,如果是后代繁衍的必须行为我们也可以理解。但我们人类的纵欲行为是什么样的呢?不说不是为了孩子,反而是巴不得不用承担怀孕风险。手淫、堕胎,谈到后面的果报,可别想要的时候悔之晚矣。
还有就是,前面的“风流”二字我为什么加了引号?包括本文的标题,人不“风流”枉少年?这话的意思是说,年轻时不男欢女爱,青春就白过了吗?
很多人只是顺着字面意思理解的,但其实“风流”在古代和如今的表意有很大不同。现在人们觉得风流好像就是说的男人好色花心,见一个爱一个。但在古代,风流主要有仪表、风度的意思,是特指人很有才华、风度翩翩的形象,可不是现代说的男女调情之事。
现在,这些以往劝人珍惜年少,有所作为的词句好像随着文化开放,被曲解为了相反的沉沦、堕落。很多人还相信了,并且以身效仿,引以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