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相信大家都能朗朗上口地背诵出来。可是你是否知道这幅名联出处吗?它就出在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一位读书人顾宪成所撰。
书院,类似民间的教育机构,它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唐宋时期,据说是由理学家朱熹创立的。当时的书院,大多会选择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讲堂,历史上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无锡的东林书院,也是在那个时期初创的。
公元的1111年,北宋著名的学者杨时来无锡,见无锡东面有块地方,与庐山的东林寺十分相似,便在此建了一处讲学场所,取名为“东林学社”,这也是后来东林书院的前身。成语故事中有一句“程门立雪”,讲述的就是杨时年少求学时,见老师在午休,便在门外的雪地上站立等候,等老师醒来,杨时已经变成一个“雪人”了。
北宋之后,东林学社一度荒废,还曾被改成“东林庵”。直到明代时,被朝廷削去官职的无锡人顾宪成,返回家乡后,重操旧业,在东林庵的基础上改建了“东林书院”,并在此聚集了国内学者进行交流,一时东林书院的名声大振,有"天下言书院者,首东林"之赞誉。
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中华贤哲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座右铭。
顾宪成那句著名的对联,现今依旧挂在东林书院的“依庸堂”内。依庸堂,也是当年顾宪成讲学的主要场所。有关顾宪成写出的这幅对联,民间有很多流传的版本。大体是说顾宪成自幼家境贫困,只能去邻家借读。一日,自京城返乡的高师遇见年幼的顾宪成,便出了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来考考顾宪成,谁料顾宪成竟然脱口而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意思是:校园(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表示学生要好好读书。但是光读好书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不够的,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出处。
东林书院,地处无锡繁华的市中心,在市区中山东路与解放东路的交叉处。现今的书院占地面积约为13000平米,为古典江南园林建筑。书院内的建筑布局采用“左庙右学”格调,以中轴线为区分,左手建有祭祀建筑,右手为讲学殿堂,整个书院充满了幽静素雅和古朴诗意。
进入东林书院,抬头就能见到一块巨大的石牌坊,上头题刻着“东林旧迹”四个大字。牌坊的下方,便是书院的中轴线,沿着中轴线朝前走,依次为书院的主体建筑,有东林精舍、丽泽堂、依庸堂、燕居庙、正心亭、时雨斋、来复斋、晚翠山房等。在书院的左手区域,有一座“道南祠”,那是用来纪念书院最早的奠基人杨时的祠堂。
历史永远如此,能被后代口口相传的,一定是人类的精华所在。就像这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桃花梅花月季花花花争艳。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华山泰山五台山山山俊秀。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西湖东湖东西湖湖湖景美。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东林书院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下一句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为明代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为《东林书院门前对联》,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陆建华 发布:2019.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