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温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下一句是什么,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诗,意在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这一引文,来自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诗,表现出了强烈的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习近平主席近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的这句诗,意在指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必将如凤凰涅槃、焕发新生。这一引文,来自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的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句诗,表现出了强烈的乐观进取、奋发向上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话释义:巴山楚水凄凉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谪居。只能吹笛赋诗,空自惆怅不已;回来物是人非,我像烂柯之人。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
刘禹锡的豁达,源自于他对天人关系的哲学认知——“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人间并非完全由自然“天命”掌控,人与自然亦并非完全没有关联;人作为天的一部分,和其他客观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因各有其特殊的功能胜过对方,所以天与人互有取胜的地方。刘禹锡既肯定了“天之能”,大自然的规律及其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也高度认同“人之能”,在大自然面前,人不是消极适应的,而是能通过积极主动作为的努力,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人胜”的目标。刘禹锡进一步揭示了“人之能胜天之实”的问题,即人之所以能胜天的根据和实质在于,自然界存在着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人通过生产活动掌握了客观事物的“数”(规定性)和“势”(必然性)。人要始终抱有进取之心,尽力改变不合理的现状。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上一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全文如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
历史上,由自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或个别国家盛行是很常见的;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传染病在国家或洲际之间扩散亦不鲜见。今天,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肆虐,我国率先以行之有效地大范围成功防治范例说明,战胜这一共同“敌人”当为期不会很远。在后疫情时代谈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显得更为紧迫。“新冠肺炎疫情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类自身活动和疫情传播之间紧密关联,因此必须把人与自然的互动规律放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去认知、把控。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前面一句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该句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原文: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1日02版)
1、上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2、意思: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逢春。3、出处: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原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