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
说到清明
似乎总给人一种细雨蒙蒙的感觉
这里面或许有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份“功劳”
杜牧所作的《清明》可谓是千古传诵
其中首联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总让人觉得下雨
才是“清明”该有的样子啊…….
然而。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
全国多地一片晴好
最佳答案: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出自: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
没有一点雨润天青的样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 原文: 清明 【作者】杜牧【朝代】唐 译文对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
许多网友不干了
纷纷在线调侃杜牧
“打脸了吧”
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都开始晒当地的好天气
身在北方的朋友们就不服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诗句出自杜牧的《清明》。诗文如下: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意: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
我们是清明时节雪(尘)纷纷
为何杜牧要说“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年一清明一年一追思,“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固谓之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春分后的下一节,也就是春分当月的下半月。
白居易《清明夜》中的“好风胧月清明夜”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中的“淡荡春光寒食天”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中的“中庭月色正清明”
程颢《郊行即事》中的“况是清明好天气”等诗句
描绘的都是清明时节的好天气,并没有说清明一定会“雨纷纷”。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杜牧要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呢?让“清明”一不小心背了1000多年的锅……
杜牧,生于803年,卒于852年。可以说,他年轻时处于中国气候相对湿润的时期,可能导致他从小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清明时节雨纷纷”。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下一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2、出自《清明》作者: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此诗作者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
根据《中国历朝气候变化》一书,隋唐时期的江南地区在620年~840年整体上处于湿润状态。杜牧那时或许赶上了这个湿润期的尾巴,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清明下雨”有科学解释吗?
然而,不光杜牧写诗这年的清明节下雨了,事实上,历年的清明同样是“雨纷纷”。
中国天气网扒出了1951-2018年期间南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在清明节这天的降雨数据。我们把当天降雨量达到0.1毫米或以上的日子作为一个雨日,来看看南方在清明节的雨日概率。
由此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南方的普遍特点。
在南方这个期间的雨天里,小雨和中雨又占了大多数,雨势不强,很符合古诗中描述的“雨纷纷”之景。但是有些地方偶尔也会下大雨或暴雨,雨势较强,像广州、南昌等地大雨或暴雨占比接近10%,其他大部地区的大雨或暴雨概率较小。对于南方来说,多数时候“雨纷纷”,偶尔“雨哗哗”。
那么,清明下雨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其实,清明不只是一个扫墓的日子。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本身代表着一个长达半个月的气象阶段。
中国的气候一直受到两股气流支配:一个是“西伯利亚的寒流”,一个是来自 “太平洋的暖湿气流”。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这两股气流此消彼长。
在春天,北半球受到的太阳照射增加,太平洋暖风夹带着大量水蒸气“攻城略地”。
在清明前后,江南一带就变成了两股气流的主战场,太平洋暖风中的水蒸气受到冷风和高空低温的影响不断液化,形成降雨。
清明时节,江南地区连绵多日的降雨,就是由这两股冷暖气流没完没了地互撕造成的。
其次,春天低气压较多,低气压里的云走得很快,风很大,雨很急。每当低气压经过一次,就会出现阴沉、多雨的天气。
再加上清明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比较多,这种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结成毛毛雨。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比较多。
综上所述,清明下雨是客观规律与人们的生活经验产生了共鸣,杜牧的诗句能够千古流传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清明,你那里下雨了吗?
中国日报综合观察者网、新民晚报、中国天气网、MaxTube
01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的下一句是“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两句诗出自杜牧的《清明》,诗意是江南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02 《清明》原文。
精彩推荐
四川凉山森林火灾确认为雷击火,着火点为一棵云南松
清明节补上这一课:我们长期缺失的死亡教育
核心解读外媒说
双语新闻看热点
40年40人图图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