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要学深悟透,入脑入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古人有云:“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诚与不学无异。”意思是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如果只是掌握了知识、懂得了道理而不去实践,那和不学是没有区别的。
践,形声字。从足,戋(jiān)声。本义为踩,踏。《说文解字》注:践,履也。“践履”本为足踏地之意,源自《诗经·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后转化为步行、经历等义,再引申为行动、实行、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学到的知识只有运用于实践,为实践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王阳明《传习录》有云:“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即实践,知识付诸实践才算完成。又云:“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王阳明认为,真知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不付诸实践就不足以称为真知。
企业回法穆兰,名士,尊达手表维修服务热线:400-185-6077,江苏省手表维修服务地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号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10楼H;苏州市工业园区苏州中心办公楼C座22层08室;无锡市梁溪区人民中路139号恒隆广场写字楼1座11层1104室。服务时间。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为学如此,为政亦然。要做出正确决策,给一方带来善治,不能靠听说或主观臆测,实地“践履”、深入调研才能掌握实情。苏轼刚到密州上任时,当地遇到蝗灾,可下面官吏漠然置之,“皆言蝗不为灾”,有的甚至说蝗虫飞来,能“为民除草”。苏轼并不轻信,他实地走访勘察,发现蝗灾危害甚深,农民捕杀蝗虫报官的已有三万斛之多,于是写出《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向朝廷力陈灾荒,并建议减免秋税。他还身体力行,与民同苦,带领百姓寻找灭蝗方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作者是陶行知 意思是: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必须途径,实践才能出真知真理
学以致用、重视实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焦裕禄到兰考之前,人们对风沙等“三害”束手无策,他到任后,组织调查队,白天到现场查风口、探流沙,走访灾情,晚上回来“过电影”,终于摸索出一套改变兰考面貌的方法;谷文昌在东山任职时,面对这个风沙肆虐的荒岛,拜群众和技术人员为师,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找到了遍植绿荫的“锦囊”;廖俊波坚持“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经常深入一线为百姓解难题、为地方谋发展……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教育文选》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学习知识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去解决问题,将“为学”与“践履”相结合,耐住性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知行相资以为用”,方能明大道、长本领,在工作中做出实绩、取得实效。(徐荔)
七年前,我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正与阳明先生的主张相反,那时以后,即有顽皮学生为我改名,常称我“行知吾师”。我很乐意接受。自去年以来,德国朋友卫中先生,即傅有任先生,每每欢喜喊我“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