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怨》
【唐代】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诗词君:诗写得情意动人。三四两句尤为精妙,十字之外含意很深。「孤月」之「孤」,流露了思妇的孤单之感。但是,明月是可以跨越时空的隔绝,人们可以千里相共的。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写她希望从愁怨之中解脱出来,显出思妇的感情十分真挚。
《瑶瑟怨》
【唐代】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诗词君:这首诗咏闺怨。全诗没有透出一个“怨”字,只描绘清秋的深夜,主人公凄凉独居、寂寞难眠,以此来表现她深深的幽怨。诗是写女子别离的悲怨,蘅塘退士批注:“通首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
《霜月》
【唐代】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诗词君: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长安秋望》
【唐代】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翻译: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2、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翻译:心中已。
诗词君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2.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3.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4.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5. 局合龙蛇成阵斗,劫残鸿雁破行飞; 6.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7. 鹍鸡。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君:《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鸿雁的诗句有:偶尔诗家鸿雁行,还见雁池鸿雁孤。结构是:鸿(左右结构)雁(半包围结构)。拼音是:hóngyàn。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ㄏㄨㄥ_一ㄢ_。鸿雁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
《赠秀才入军·息徒兰圃》
【魏晋】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翁,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诗词君: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唐代】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1、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翻译: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向南飞。2、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翻译: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诗词君: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