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真正的智慧,是具备生命力的,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历久弥新。
无以至远的上一句,当年,“功盖分三国,各成八阵图”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便是以聪明才智著称于世,曾留下不少名言,给中华文化增色不少,特别是这三句话,今日读来,依然能让人受益匪浅。
志向远大,必然甘于寂寞。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一个人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其实,士生于世,不该如此,一个真正有志向,有抱负,责任心强的年轻人,都应该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管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让自己过多享受的物质生活,丧失自己拼搏的斗志。
那么要如何做到自律呢?
正如诸葛先生所言,一个人要将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了,就能够明确自己的志向;懂得平静下来学习,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出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两句是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但这不是诸葛亮的原创.而是出自西汉《淮南子·主术训》.其原句为:“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
所谓:“心若池中水,乱则不明”,池塘越平静,越能清晰地映照万象;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
很多时候,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导致我们不能冷静下来思考问题。
所以,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
心乱一切乱,别让一颗小石子击碎你的心智。
凡事,多往坏处想。
“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意思是,想要从一件事上得利,就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害处;想要成功,先考虑失败的结果是否能承受。
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柄双刃剑,总有正反两面的意义,一件事情都是有对立的两面的,有好处必然会有坏处,有成功的可能,必然会有失败的可能,某个东西能够给予你快乐的同时,必然也有让你不快乐的因素。
先干小事,才能做大事。
“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
意思是,要干大事 先干小事 不要想做大事看不起做小事。
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作为君子应当以不受外界影响来修养自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对名利如果不采取淡薄的态度就无从使志向清白,不排除外界干扰就不能有所前进达到。
人生是由许多的小事构成的,每一件小事的完美,积累起来就是人生的完美。
一个细节、一件小事,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资治通鉴》中有言:“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贤德的人能够谨慎地处理小事,所以不会招致大祸。
抓细节,勤小物,是古人的经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两汉: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很多事情,都是要从细微之处做起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弄得自己每天疲惫不堪。
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道成枯落,多不接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
毕竟,有些问题一开始似乎并不严重,后来日积月累,量变到质变,问题大了,就难以挽救了。
周国平也说,凡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而做小事不认真的人,往往也做不成大事。
所谓迷茫,就是才华配不上自己的野心:大事干不了,小事不肯干;不想做手边的事,只想做天边的事。
所以,我们要想解除迷茫,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能力不是从做大事得来的,而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慢慢锻炼出来的。
不然小事不肯干的你,大事也轮不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