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是毛主席1925年晚秋所作。当时毛主席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途经长沙,重游了橘子洲。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沁园春·长沙》全诗拼音,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毛主席 〔近现代〕
【注释】
1、长沙:作者的青年时代,大部分时间在长沙学习和进行革命活动。词中所说的&34;同学少年”,即作者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在长沙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革命好友。一九二五年,毛主席一月在上海参加了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月携夫人杨开慧、长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由上海回到韶山;八月为躲避赵恒惕的追捕,秘密到了长沙;九月转赴广州。《泌园春·长沙》大概作于长沙逗留期间。
2、寒秋:深秋。
沁园春(qìnyuánchūn)长沙(chángshā)独立寒秋(dúlìhánqiū),湘江北去(xiāngjiāngběiqù),橘子洲头(júzizhōutóu)。看万山红遍(kànwànshānhóngbiàn),层林尽染(cénglínjìnrǎn);漫江碧透(mànjiāngbìtòu),。
3、湘江:湖南省的最大河流,源于广西海洋山,向东北流贯湖南省东部,经过长沙,北入洞庭湖。
4、橘子洲:又名水陆洲,是长沙城西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西面靠近岳麓山。
5、层林尽染:岳麓山上层层枫树林,经霜树叶变红,都像用红色染料染过一样。因此,上句说&34;尽染"。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6、漫江:满江。
7、碧透:青绿而透明。
8、舸:泛指船。《广雅·释水》:"舸,舟也。
9、争流:形容许多船争相行驶。
10、鹰击长空:在广阔的天空,雄鹰矫健有力地飞翔。击,搏击,指翅膀有力地拍打。
11、鱼翔:形容鱼在水中游动轻快如飞。
12、浅底:指水清澈见底。《水经注·湘水》引《湘中记》:&34;
13、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切生物在秋天里竞争似的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万类,泛指自然界一切生物。
14、怅:惆怅,纳闷地寻思。
15、寥廓:指广阔的宇宙。司马相如《大人赋》:&34;
16、苍茫:旷远迷茫。
17、谁主沉浮: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喻指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18、峥嵘岁月:不寻常的年月。
19、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旺盛。
20、书生意气:知识分子的革命意志气概。
22、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 泽 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3、激扬文字:指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激浊,指攻击恶浊的;扬清,指表扬善良的。
25、中流:即流中,急流中心。
26、击水:作者自注:&34;
《沁园春·青春》,具体如下:青春如潮,浪涌芬芳,万籁阳光。是少年热血,践行壮志;激情理想,烙印沧桑。抛却狭思,守持大义,正道人生气轩昂。沉浮转,聚朝辉普照,路在前方。如今更现辉煌,正华夏龙腾振万邦。喜年轻才俊。
27、浪遏飞舟:江中风浪很大,足以阻挡快速行驶的船只。
欢迎大家转发、评论、点赞、关注。
沁园春长沙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图片均来自网络